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廉思教授近十年有关社会问题研究的部分文章荟萃。

内容简介

本书遴选了廉思教授关于当代青年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人生感悟思考以及报道采访评论等方面的精彩论述,书中有思考、有辨析、有研判、有建议。这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的十年,是人口结构代际更替的十年,也是社会价值观剧烈变迁的十年。

廉思教授的这些文章,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与艰难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作者简介
  • 序言 新时代的青年发展呼唤务实求是的青年研究
  • 前言 在时代演进和社会变革中探寻中国青年的发展规律
  • 一 成果综述
  • 二 学术价值
  • 三 社会价值
  • 四 关于本书
  • 第一篇 当代青年问题
  • 与流动共生 与时代共振
  • 一 异代并存:观念的流动
  • 二 剩人独活:关系的流动
  • 三 意缘驱动:阶层的流动
  • 当代城市青年新画像
  • 一 新交往方式:独而不孤、圈层社交、重塑认同
  • 二 新工作形态:依附性减弱、精力碎片化、时间稀缺性
  • 三 新生活需求:小世界的定制打造、陪伴确幸的体验诉求、精致时空的自我规训
  • 四 新压力困扰:职业前景模糊、住有所居期待、婚恋选择多元
  • 五 做好青年工作关键要解决好青年核心诉求
  • 大变革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趋势
  • 一 一二线青年替代三四线青年
  • 二 互联网平台替代传统制单位
  • 三 小而美替代大而强
  • 当代中国青年诉求的变迁
  • 一 接受文化变更的速度加快
  • 二 更关注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 三 权利诉求
  • 四 价值观念体会和表达
  • “拐点一代”新命
  • 一 刘易斯拐点——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
  • 二 老龄化拐点——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转变
  • 三 城镇化拐点——由固态中国向流动中国转变
  • “蚁族”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一 文献综述
  • 二 数据描述与概念界定
  • 三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 四 数据分析
  • 五 结论与建议
  •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蚁族”居留意愿研究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三 数据、变量与方法
  • 四 统计结果与分析
  • 五 结论
  • 从“蚁族”现象看高等教育公平
  • 一 高等教育入口:顺从和复制不公
  • 二 高等教育出口:青年知识阶层发生分化
  • 带着思想飞行的“工蜂”
  • 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出现的新特点
  • 二 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 “洄游”:阶层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 一 “洄游”青年们来了
  • 二 他们的空间
  • 三 地理的横向流动,阶层的纵向流动
  • 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障碍在哪
  • 一 城乡二元结构是环境因素
  • 二 模糊的自我认知
  • 三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冲突
  • 四 单调的业余生活和较少的社会参与
  • 城市新移民群体的主要利益诉求与社会融入
  • 一 城市新移民的主要利益诉求
  • 二 城市新移民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 三 实现城市新移民的有序社会融入
  • 北京青年婚恋观变化
  • 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 一 基本情况
  • 二 特征分析
  • 三 讨论思考
  •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
  • 一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
  • 二 加强“95后”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新思考
  • 呵护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动力
  • 一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 二 构建良好的青年创业生态系统
  • 世界范围内青年运动新趋势研究
  • 一 动员渠道从实体转向虚拟
  • 二 组织形态由垂直转向扁平
  • 三 运动诉求由先赋转向后致
  • 四 运动先锋由高校学生转向失业青年
  • 中日青年的差异,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 彰显“一带一路”的青年力量
  • 第二篇 新的社会阶层
  • 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分析、杠杆作用以及工作思考
  • 一 当前新的社会阶层正呈现十大特征
  • 二 新的社会阶层的四个“杠杆作用”
  • 三 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需要认真处理的三大关系
  • 四 引导和整合新的社会阶层的三个路径
  • 文化新阶层的群体特征、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势研究
  • 一 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 二 文化新阶层的群体特征
  • 三 文化新阶层的社会功能
  • 四 文化新阶层的发展趋势
  •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
  • 一 研究框架与方法
  • 二 理论基础:公共能量场理论
  • 三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
  • 四 公共能量场下的利益表达机制分析
  • “90后”的集体记忆和时代标签
  • 一 网络主播群体概况
  • 二 网络主播的群体特征
  • 三 青年个体意识的觉醒
  • 四 服务引导网络主播群体的思考与建议
  • 青年社会组织:汇聚时代青春力量
  • 一 青年社会组织凸显新特征
  • 二 组织从业者的价值导向
  • 三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惑
  • 四 关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
  • 自由职业青年的生存现状、群体特征及对策建议
  • 一 自由职业青年的四大生存现状
  • 二 自由职业青年的“四化”群体特征
  • 三 开展自由职业青年工作的四条对策建议
  • 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脉搏
  • “游隙群体”如何深度嵌入应急管理体系
  • 一 “支持性治疗”创新应急管理范式
  • 二 应急支援力量典型群体分析——快递小哥
  • 三 游隙群体及其社会功能
  • 四 以应急支援力量为抓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 第三篇 思想政治工作
  • “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
  • 一 “90后”的集体记忆
  • 二 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 战疫一代 青春不败
  • 一 自然观:敬畏自然与环保意识相伴,生态理念深植
  • 二 道德观:跨代共鸣与情感直觉交织,核心价值内化
  • 三 社会观:责任担当与扶危济困同向,公共精神升华
  • 四 政治观:道路选择与人民理念坚定,制度自信激活
  • 五 民族观: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破壁,民族共感深化
  • 六 国际观:开放包容与互助合作融通,大国意识觉醒
  • 在价值引领中做好青年工作
  • 一 社会结构调整与青年工作挑战
  • 二 深入基层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前提
  • 三 扎实服务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基础保障
  • 四 价值引领是加强青年工作的目标要求
  • 善做“看不见”的青年意识形态工作
  • 一 战略层面:思想观念的转变
  • 二 战术层面:话语体系的转化
  • 用“场景革命”打赢意识形态的“不对称战争”
  • 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效用研究
  • 一 突出文化育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感染人,让广大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 二 突出实践育人,通过深度调查研究和社区理论宣讲,让广大青年浸入式地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 三 突出场景育人,通过青年自己设计策划的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空间中生根发芽
  • 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源泉
  • 争做引领时代潮流的青年先锋
  • 一 青联委员要做广大青年的服务者
  • 二 青联委员要做心系青年的研究者
  • 三 青联委员要做青年思想的引领者
  • 切实履行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 一 认清使命
  • 二 不负重托
  • 用志愿工作,感受世界的辽阔与丰富
  • 一 去掉各种标签和差异,我们都是志愿者
  • 二 只有热情,做不好志愿工作
  • 三 志愿工作根植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 第四篇 人生感悟思考
  • 后声论
  • 微观
  • 新闻周报——我的人大记忆
  •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一颗粒子激起的水花
  • 驴村行
  • 哪怕有争论,我们也要负责任地发声
  • 一 他们记录成功和伟大,我们记录失败和梦想
  • 二 批评年轻人的物欲?不如反省我们粗糙的精神产品
  • 三 要对历史怀有敬畏
  • 第五篇 报道采访评论
  • 少年中国说
  • 一 一条孤独的路
  • 二 梦想在召唤
  • 少年中国说(续)
  • 一 生如蚁,美如神
  • 二 《工蜂》:当代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 三 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成为精英
  • “80后”的力量
  • 一 “我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 二 “这本书无须推荐”
  • 三 “不唯书,只唯实”
  • 四 “我自豪,我是贸大人”
  • 廉者无畏 思者无域
  • 一 廉思与他的课题组六年调查历程
  • 二 “野路子”青年学者的路径与困惑
  • 三 麦当劳里的学术青年(记者手记)
  • “80后”学者的别样沉思
  • 一 对弱者的尊重尤为可贵
  • 二 一股韧劲闯天下
  • 三 用脚底板做真学问
  • 四 盛世里关注忧患的遒人
  • 五 逼出来的能力
  • 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
  • 一 德学滋养 不懈求知
  • 二 传播理念 承载使命
  • 三 焚膏继晷 不负韶华
  • 从生活中长出来的一本书
  • 一本有思、有料、有用的好书
  • “蚁族”:从比喻到概念
  • 《蚁族》在日本:中国出版的世界意识
  • 一 在中国出版时的“冷”
  • 二 在日本出版的“热”
  • 三 获得日本青睐的原因
  • 后记 不惑之年亦有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开头和结尾值得认真读的书

    1. 作者跟我是同龄人,却做着我想做却做不了的事。2. 早年成名,80 年出生,30 岁《蚁族》,引起轰动,广泛关注。3. 人生跌宕,去年,遭遇一些事,反思!就像我一样!4. 看开头:习大大多次圈点,表扬,大大的赞👍!觉得人生巅峰!我学习的楷模!哇塞!5. 看后记:这么多心路,陷入自我怀疑,学问不好做,接触的东西多了,很容易定力不够,被别的东西带着走,思想,定力,自信,坚守,“四个自信” 说得好,但做起来不容易,面对考验才知道,自己几金几两,守不守得住?      共勉之!关注年轻人!关注社会问题!希望看到作者更精彩的观点!希望你清零!希望你理论根基更扎实一点!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教科书

      先说作者,廉思,对外经贸大的教授,80 后。也是最近在得到看到的继张笑宇之后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年轻学者。廉思在 30 岁左右的就提出了 * 蚁族 * 的概念,对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调研研究。廉思堪称青年人的楷模。这本书的亮点有三个:一是对当年青年问题的分析,对当代城市青年进行了画像分析,分析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工作形态、新的生活需求和新眼里困扰。每一个特点都精准的概括和提炼了当代青年的关注点和生活着力点。二是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的分析。十大特征、四个杠杆作用、整合的三个路径等等,都是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微观现象的理性总结。比如在分析 90 后时,详细分析了网络主播的作用,作者认为,* 网络直播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底层青年群体上升通道的作用,为出身底层的青年群体提供了新的上升空间,给予了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底层青年群体真正有了向全社会广播的能力 *。这种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洞察是极其深刻的。三是对 * 游隙群体 * 嵌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可以 * 秉承 “平时可用、战时可控;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立足应急、长期准备” 的原则,将日常生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将这些建制外群体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应急支援力量 *。从国家应急系统认识游隙群体,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管理体系的转变、对于国家应急体系的完善都是极其有益的建议。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行者》

        《思行者》,我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关键词,责任感、科学性和接地气。廉思是 80 后,他的成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他深知,自己和同龄人是祖国发展的长跑接棒人,责任重大。因此,他努力去了解青年,研究青年,懂得他们的疾苦和诉求,实际上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代言者之一。作为研究者,他又有着科学的方法论,从 “蚁族”“工蜂” 到 “拐点一代”“战疫一代”,他的研究涵盖了当代青年的整个横切面,当然也就更有说服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6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