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企业WAN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入手,介绍SD-WAN出现的背景和基本特性,并结合技术实现,详细阐述SD-WAN解决方案的系统架构、运转机制和应用场景。

内容简介

通过解读SD-WAN的关键技术,分析SD-WAN的实际部署案例,为读者提供SD-WAN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和部署建议。

在第1版的基础上,本书特别增加了IPv6、5G和SRv6场景下的新技术内容。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能够帮助读者了解SD-WAN解决方案的实现原理,掌握SD-WAN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

本书可作为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规划工程师等ICT从业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网络技术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丛书编委会
  • 本书编委会
  • 推荐语
  • 总序
  • 第1版序一
  • 第1版序二
  • 前言
  • 第1章 WAN有引力
  • 1.1 企业WAN的演进趋势
  • 1.2 企业WAN当前面临的挑战
  • 第2章 SD-WAN应运而生
  • 2.1 当WAN邂逅SDN
  • 2.1.1 SDN是何方神圣
  • 2.1.2 SD-WAN恰逢其时
  • 2.2 SD-WAN内涵的解读
  • 2.2.1 SD-WAN的基本特性
  • 2.2.2 SD-WAN的核心价值
  • 第3章 谋定后动话方案
  • 3.1 SD-WAN的总体方案
  • 3.1.1 SD-WAN的逻辑架构
  • 3.1.2 关键的交互接口与协议
  • 3.1.3 关键的业务流程
  • 3.2 SD-WAN的商业模式
  • 3.2.1 商业角色的定义
  • 3.2.2 主要的商业模式
  • 3.3 SD-WAN解决方案全景
  • 第4章 九层之台起于站点
  • 4.1 站点类型
  • 4.2 CPE是站点“代言人”
  • 4.2.1 CPE的形态
  • 4.2.2 CPE连接站点内外
  • 4.2.3 CPE互联构建双网关
  • 4.3 CPE的关键能力
  • 4.4 CPE即插即用
  • 4.4.1 招式分解
  • 4.4.2 开局实践
  • 第5章 站点互联若比邻
  • 5.1 SD-WAN组网概述
  • 5.1.1 组网场景分析
  • 5.1.2 组网设计原则
  • 5.2 Overlay网络设计
  • 5.2.1 组网拓扑的多样性
  • 5.2.2 SD-WAN网络模型
  • 5.2.3 VPN的设计
  • 5.2.4 隧道设计
  • 5.2.5 路由设计
  • 5.3 网络编排与自动化
  • 5.3.1 网络编排原理
  • 5.3.2 隧道编排
  • 5.3.3 拓扑编排
  • 5.4 访问因特网
  • 5.4.1 本地上网
  • 5.4.2 集中上网
  • 5.4.3 混合上网
  • 5.5 广域NAT穿越
  • 5.5.1 NAT映射和过滤
  • 5.5.2 NAT探测和打洞
  • 5.6 与传统站点互通
  • 5.6.1 通过站点互通
  • 5.6.2 通过IWG互通
  • 5.7 POP组网方案
  • 5.7.1 方案的背景
  • 5.7.2 方案的设计
  • 5.7.3 方案的优势
  • 5.8 连接公有云
  • 5.8.1 公有云概述
  • 5.8.2 云网融合场景
  • 5.8.3 连接公有云方案
  • 5.8.4 混合云方案
  • 5.9 IPv6
  • 5.9.1 IPv6技术概述
  • 5.9.2 IPv6 SD-WAN场景概述
  • 5.9.3 IPv6 SD-WAN实践
  • 5.10 网络可靠性设计
  • 5.10.1 网络链路可靠性设计
  • 5.10.2 网络设备可靠性设计
  • 5.10.3 网络核心站点可靠性设计
  • 第6章 应用体验有保障
  • 6.1 保障方案概述
  • 6.2 应用识别
  • 6.2.1 应用分类
  • 6.2.2 首包识别
  • 6.2.3 特征识别
  • 6.3 应用选路
  • 6.3.1 选路场景
  • 6.3.2 质量检测
  • 6.3.3 选路策略
  • 6.3.4 配置实践
  • 6.4 QoS方案
  • 6.4.1 整体方案
  • 6.4.2 站点到站点限速
  • 6.4.3 站点到运营商GW限速
  • 6.5 广域优化
  • 6.5.1 通常采用的方案
  • 6.5.2 抗丢包优化
  • 6.5.3 传输优化
  • 6.5.4 第三方广域优化
  • 6.6 面向意图的应用体验优化
  • 6.6.1 体验优化方案
  • 6.6.2 集中配置子方案
  • 6.6.3 融合调度子方案
  • 第7章 安全乃重中之重
  • 7.1 安全新挑战
  • 7.2 系统安全
  • 7.2.1 组件自身的安全
  • 7.2.2 组件间通信安全
  • 7.3 业务安全
  • 7.3.1 站点间互访
  • 7.3.2 站点访问因特网
  • 7.3.3 站点入云
  • 第8章 轻松运维无难事
  • 8.1 运维方式的变革
  • 8.2 运维架构
  • 8.3 运维权限控制
  • 8.3.1 运维模式与管理角色
  • 8.3.2 角色决定权限
  • 8.4 全网监控能力
  • 8.4.1 Dashboard视图
  • 8.4.2 全网监控
  • 8.4.3 质量预测
  • 8.5 故障定位助手
  • 8.5.1 诊断工具
  • 8.5.2 设备维护
  • 8.5.3 日志管理
  • 8.5.4 智能排障
  • 8.6 传统网络向SD-WAN迁移
  • 8.6.1 总部站点与数据中心站点迁移
  • 8.6.2 分支站点迁移
  • 第9章 SD-WAN成熟实践
  • 9.1 SD-WAN应用场景
  • 9.2 SD-WAN典型案例
  • 9.2.1 金融行业案例
  • 9.2.2 石化与能源行业案例
  • 9.2.3 运营商案例
  • 9.2.4 MSP案例
  • 第10章 SD-WAN相关组件
  • 10.1 NetEngine AR系列路由器
  • 10.1.1 概述
  • 10.1.2 应用场景
  • 10.1.3 功能特性
  • 10.2 iMaster NCE-Campus网络控制器
  • 10.2.1 概述
  • 10.2.2 技术亮点
  • 10.2.3 功能特性
  • 10.3 NetEngine AR1000V虚拟路由器
  • 10.3.1 概述
  • 10.3.2 功能特性
  • 10.3.3 典型应用
  • 第11章 SD-WAN未来展望
  • 11.1 技术演进趋势
  • 11.1.1 5G
  • 11.1.2 SRv6
  • 11.1.3 AI
  • 11.1.4 SASE
  • 11.2 产业新变化
  • 11.3 回顾与展望
  • 缩略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SD-WAN解决企业分支互联问题

    SD-WAN SDSoftware Defined,软件定义)和 WAN 的结合,表示将 SDN 的架构和理念应用于 WAN,并借助 SDN 来重塑 WANSD-WAN 解决的是企业分支互联问题,侧重于企业站点之间多条 WAN 链路间的选路和调优;SD-WAN 主要采用 IP 隧道技术,基于运营商网络构建 Overlay 网络,控制平面一般采用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等协议,转发平面常见的有 GREGenericRouting Encapsulation,通用路由封装)、VXLAN IP 隧道;为了保障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还需要具备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 安全协议)加密能力;智能选路的策略发生在某对站点之间;涉及的网络产品主要为部署在企业分支站点出口的中低端路由器,如华为的 AR 路由器。对 SD-WAN 的基本看法:・SD-WAN 通过 ZTP 等方式,实现分支的快速部署和上线,提高部署效率;・SD-WAN 基于不同的应用类型,动态调整流量的路径,实现灵活便捷的调度方式;・SD-WAN 集中管控,全网状态可视化,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运维能力;・SD-WAN 提供广域优化、安全等增值业务,保障业务体验的质量。SD-WAN 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帮助企业随时随地、灵活便捷地构建一张强互联、优体验、高性能、易运维的高品质广域互联网络。SD-WAN 将为企业客户带来 4 个方面的核心价值:1. 强互联:灵活组网构建多云多网按需互联,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连接需求;2. 优体验:提供应用识别和智能选路,保证企业关键应用体验;3. 高性能:高性能分支站点设备构筑转发新引擎,避免业务拥塞;4. 易运维:业务驱动的极简分支网络运维,通过即插即用以及集中管控和可视化呈现,降低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SD-WAN 解决方案在企业分支互联和分支入云方面的优势明显,但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受攻击面。因此,SD-WAN 解决方案不只带来了 “奶酪”,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安全挑战,保证运行环境的安全、可靠、稳定,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SD-WAN 解决方案的安全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系统安全和业务安全,系统安全是 SD-WAN 解决方案必备的基础安全能力。SD-WAN 解决方案在初始化系统之后就应该自动具备这些能力,从而保障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转。业务安全则是单独部署的安全功能,会随着业务情况而变化,要根据企业用户实际的业务安全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SD-WAN 1.0 阶段在组网上主要以混合 WAN 为基础。从企业视角看,该阶段是在 SD-WAN 网络控制器的集中管控下,实现了企业在多种不同 WAN 链路上的混合组网,借助应用识别和应用选路实现了多 WAN 链路的灵活调度和简易配置;同时初步实现了面向业务的编排和自动化,支持站点访问因特网、多 VPN 隔离、基础拓扑规划、基础安全和连接公有云等基础特性。总之,SD-WAN 1.0 阶段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在混合 WAN 和云时代的 WAN 互联的基本诉求。当前所处的 SD-WAN 2.0 阶段,是从 SD-WAN 1.0 阶段更多地关注企业自建场景需求转移到运营商转售模式,提供了可运营的能力。在 SD-WAN 1.0 阶段的基础上,SD-WAN 2.0 阶段增强支持多租户管理、IWG 以及 POP 组网等多个重要的运营商 SD-WAN 特性,将企业 WAN 互联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ONUG SD-WAN 2.0 阶段中主张将云的连接也扩大到混合云和多云连接,从运营商和 MSP 的角度看,SD-WAN 2.0 阶段成为企业 2B 市场的一种新型高品质服务。展望未来的 SD-WAN 3.0 阶段,诸如 SRv6、5G 以及 AI 等技术将进一步增强 SD-WAN 连接的灵活性、智能性以及应用范围。以 SRv6 为核心的可编程路径技术将大大提升 SD-WAN 选路的灵活性;5G 将大大增加 SD-WAN 的覆盖范围;AI 将使 SD-WAN 在应用识别以及高级的运维分析方面更加智能,SD-WAN 有望进入更广阔的物联网等领域。而 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强以 SD-WAN 为核心的企业广域网和安全云服务的融合,依托 SD-WAN 灵活的组网能力,为客户提供面向云时代的按需、随处和全方面的安全服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