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3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新研究和实践中重新认识身体与教育的关系。
内容简介
身体教育学关注人整个身体的发展。相对于知识教育学而言,身体教育学强调使身体趋向强健,使人格趋向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身体教育的必然取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智育、德育、体育、劳动和艺术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实施,本书试图从最新研究和实践中寻找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人民教育》精品文丛编委会
- 总序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
- 序 重新认识身体与教育的关系
- 第一辑 脑科学研究开启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
-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的
- 学习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与发展
- 脑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 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 改变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 改善儿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 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
- 大脑爱音乐,你知道为什么吗
- 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 提高儿童注意力控制以及对未来的组织和规划能力
- 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 可以让学生更喜欢学校、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 7岁以前是音乐学习的敏感期
- 充足睡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 充足睡眠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 充足睡眠帮助儿童巩固记忆
- 睡眠剥夺会影响儿童身心发展
- 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母语教学怎样才能更有效
- 母语学习对儿童多方面发展产生影响
- 母语学习要抓住重要时期
- 小学母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 脑科学研究对学好第二语言的启示
- 学习第二语言促进儿童脑与认知能力的完善
- 多种因素影响第二语言学习
- 如何才能学好第二语言
- 脑科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有多重要
-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何为艺术教育的正途
- 从脑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看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
-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 认知能力和情绪影响儿童的道德判断
-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
- 第二辑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学校德育苍白之痛
- 90%的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 德育理想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
- 学校德育是不完整的
- 重新认识道德和道德教育
- 道德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发展人和解放人,而不是限制人和束缚人
- 生活德育如何建构
- 品德课的学习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学习,跟事实和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同的
- 知行课程:“十岁天空”的设计与实施
- 帮助学生建立“油门”和“刹车”系统
- “知”和“行”不能只关注外显行为
- 私人订制课程仍有较大空间
- 发现和培育学生的真善美
- 家庭道德作业:改变说教与双重人格,让品行养成落地
- 创设德育场景,以“信”养德
- 德育的科学性在哪里
- 从出生到成熟,在品德结构上,大约经历六个重大时期
- 品德发展离不开个性发展
- 品德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学校德育可以大有作为
- 学校德育的“软骨病”可以治
- 家庭和学校是一起奔跑的同行者
- 与社会联动,形成目标一致的大德育体系
- 第三辑 像抓GDP一样抓学校体育工作
- 七中万达学校:为什么把体育定为“第一课程”
- 三年跑600公里才能毕业
- 体育走班制
- 规划大课间
- 三点体会
- 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 将来的体育课要教孩子两样东西
- 学生身体素质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依然严峻
-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新方向
- 足球作为体育必修课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一直学足球
- 应紧急遏制经济增长却体质下降的趋势
- 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 “屏幕时间”增加,“静态生活”形成
- 青少年运动不足将严重伤及个体健康与国家可持续发展
- 运动不足将引发国家巨大的医疗经费耗损
- 体育发展的区域样本:像抓GDP一样抓学校体育工作
- 能否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落实体育,考验着区域教育管理者的眼光、责任心和意志力
- 监测、评估与督促让学校体育工作不再流于形式
-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健康负责
- 体育:有趣、出汗、技能、安全
- “有趣、出汗、技能、安全”
- 基于国家课程又高于国家课程标准
- 变统一规划为自由灵动,变被动健身为主动参与
- 体育课要在“质”上下功夫
- 从儿童出发,设置适宜的体育课程
- 深挖体育课独特的教育价值
- 南菜园小学:通过体育精神提升学生自信
- 体育专项化改革让学生收获兴趣与技能
-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提升对体育价值的新认识
- “小班化、数字化”促进体育课堂的新变化
-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开拓体育科研的新方向
- “周末专项体育俱乐部”探索技能提高的新途径
- 第四辑 艺术是儿童看世界的第三只眼
- 艺术,提升和滋养生命
- 新课程观是学科建设的“航标”
- 多元评价方式为学科建设“把好关”
- 特色项目建设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教育资源
- 怎样上好艺术课
- 正确理解艺术课程的“综合”
- 充分拓展艺术学习的空间
- 要让学生形成艺术个性
- 艺术教育值得反思的四个问题
- 怎样帮助学生寻找到打开艺术殿堂的密码?
-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适合艺术教育?
- 什么样的能力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 怎样的评价更适合艺术教育?
-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 从钱学森的成长谈起
- 科学和艺术的共性:对美的追求
- 艺术的想象力与科学的创造力
- 培养具有艺术精神和艺术诗性的人
- 艺术教育的内容远不止于美术与音乐
- 艺术对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 我们应该学什么
- 第五辑 戏剧让儿童用整个身心学习
- 戏剧,构建儿童的第二重生活样态
-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构建戏剧课程内容
- 整合,增进学科融合
- 普及戏剧教育,审美文化时代的呼唤
- 中国的戏剧教育普及有些举步维艰
- 回到“我是我”
- 戏剧教育的五个阶段
- 教育戏剧:以戏剧作为人的学习媒介
- 学校开展戏剧教育的目的是展演?
- “教育戏剧”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立的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
- 教育戏剧发展需要面对的两个关键问题
- 教育戏剧课程如何大众化
- 如何在课堂上玩好戏剧“即兴定格”
- 我们希望学生在教育戏剧中学到什么
- 在普通的教室里一样可以做教育戏剧
- 国外青少年教育戏剧探索与实践
- 即兴表演与戏剧游戏
- 活动性教育戏剧
- 第六辑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
-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
- “劳动节”里为何没有“劳动”?
- “劳动教育”的现实畸变
- 劳动教育的价值本质与合理实践
-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
- 培养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 用3~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 做好配套保障,使劳动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身上
- 劳动教育将全面突围
- 重提劳动教育既是基于现实的亡羊补牢,更是放眼未来的未雨绸缪
- 学校弱化、家庭软化、社会淡化,劳动教育全面受困
- 抓关键环节全面突围
- 立新实小:劳动为教育开新路
- 孩子们把劳动当作“一件创造美好的事”
- 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是新知识、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 劳动教育的最高落点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 创造性地解决课时、评价和师资等配套难题
- “新劳动教育”:让人事相趣
- “新劳动教育”如何植根校园?
- “新劳动教育”新在何处?
- 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
- 第一份入学作业
- 我的学校我“装扮”
- 属于孩子们的“一亩三分地”
- 因为劳动所以赢得荣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