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细讨论了与IPv6技术相关的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讨论了与IPv6技术相关的内容,包括互联网的概念、历史、发展与演变,我国IPv6的发展与机遇,以及IPv6的基础知识,如协议报文结构、IPv6地址、地址配置技术、IPv6路由协议,同时讨论了运营商部署IPv6的计划与发展,内容和应用部署IPv6,国际上IPv6全球成功案例等。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而翔实的IPv6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快、更直观地掌握IPv6的 理论与技能。本书内容浅显易懂,操作性强,可供管理者及非技术项目人员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本书编委会
  • 前言
  • Foreword
  • 第1章 今日的互联网
  • 1.1 互联网的发展
  • 1.1.1 Internet的来历
  • 1.1.2 互联网的今天
  • 1.1.3 IP地址定义
  • 1.1.4 IP地址管理
  • 1.1.5 IP地址分类
  • 1.1.6 与IP地址相关的其他概念
  • 1.2 IPv4简介
  • 1.2.1 IPv4定义
  • 1.2.2 IPv4的表现形式
  • 1.2.3 IPv4报头结构
  • 1.3 IPv6简介
  • 1.3.1 IPv6国际发展情况
  • 1.3.2 IPv6国内发展情况
  • 第2章 IPv6发展现状和机遇
  • 2.1 IPv6国际发展现状
  • 2.2 IPv6中国发展状况
  • 2.3 下一代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 2.4 政府对发展IPv6的支持
  • 2.4.1 两办文件
  • 2.4.2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
  • 2.5 国内IPv6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 2.6 对于IPv6未来发展的思考
  • 第3章 IPv6基础知识
  • 3.1 IPv6地址分类及报文格式
  • 3.1.1 IPv6地址表现形式
  • 3.1.2 IPv6地址分类
  • 3.1.3 IPv6报文格式
  • 3.2 IPv6配置与路由协议
  • 3.2.1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和I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3.2.2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 3.3 IPv6协议栈详解
  • 3.3.1 ICMPv6
  • 3.4 IPv6支撑/配套系统
  • 3.4.1 DNS
  • 3.5 IPv6组网技术
  • 3.5.1 新建IPv6网络示例
  • 第4章 过渡技术
  • 4.1 过渡概述
  • 4.1.1 过渡原理
  • 4.1.2 过渡原则/标准
  • 4.2 双栈技术
  • 4.2.1 IP骨干网
  • 4.2.2 BNG
  • 4.2.3 CPE
  • 4.3 隧道技术
  • 4.3.1 6PE
  • 4.3.2 6VPE
  • 4.3.3 6over4
  • 4.4 翻译技术
  • 4.4.1 NAT64
  • 4.4.2 464XLAT
  • 4.4.3 6RD
  • 4.5 过渡技术对比与分析
  • 4.5.1 双栈技术对比
  • 4.5.2 隧道机制
  • 4.5.3 过渡技术细节实现以及优缺点
  • 4.5.4 小结
  • 4.6 过渡技术部署策略与建议
  • 第5章 网络安全
  • 5.1 IPv6安全概述
  • 5.1.1 简介
  • 5.1.2 IPv6与IPv4的共有问题
  • 5.1.3 IPv6与IPv4的差异
  • 5.2 IPv6网络攻击
  • 5.2.1 RH0攻击
  • 5.2.2 分片攻击
  • 5.2.3 洪水攻击
  • 5.2.4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 5.2.5 邻居发现问题
  • 5.2.6 重复地址检测
  • 5.2.7 重定向问题
  • 5.3 IPv6安全评估
  • 5.3.1 简介
  • 5.3.2 IPv4与IPv6在安全评估方面的相同点
  • 5.3.3 IPv4与IPv6在安全评估方面的差异
  • 第6章 运营商部署IPv6
  • 6.1 运营商对IPv6的分析
  • 6.1.1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6.1.2 发展方向
  • 6.1.3 运营商网络演进策略总体分析
  • 6.2 网络部署
  • 6.2.1 骨干网
  • 6.2.2 城域网
  • 6.2.3 接入网
  • 6.2.4 IPv6网络规划
  • 6.3 业务部署
  • 6.3.1 业务需求分析
  • 6.3.2 宽带接入业务
  • 6.3.3 无线宽带业务
  • 6.3.4 其他业务
  • 6.4 IPv6网络地址规划
  • 6.4.1 规划思路
  • 6.4.2 规划原则
  • 6.4.3 规划要素
  • 6.5 网络安全
  • 6.5.1 IPv6协议设计的安全考虑
  • 6.5.2 IPv6能减缓现有攻击
  • 6.5.3 IPv6面临的新威胁
  • 6.5.4 IPv6的安全机制和策略
  • 第7章 内容和应用部署IPv6
  • 7.1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方案
  • 7.2 网页浏览类应用迁移方案
  • 7.2.1 迁移原理分析
  • 7.2.2 迁移方法建议
  • 7.3 FTP应用迁移方案
  • 7.4 电子邮件应用迁移方案
  • 7.4.1 IPv6对电子邮件应用的影响分析
  • 7.4.2 电子邮件应用迁移方案建议
  • 7.5 即时通信应用迁移方案
  • 7.5.1 IPv6对即时通信应用的影响分析
  • 7.5.2 即时通信应用迁移方案建议
  • 7.6 流媒体应用迁移方案
  • 7.6.1 IPv6对流媒体的影响分析
  • 7.6.2 流媒体应用迁移方案建议
  • 7.7 内容和应用迁移策略建议和小结
  • 第8章 用户端升级改造重点——设备终端
  • 8.1 现状
  • 8.2 固网终端
  • 8.2.1 IPv6对固网终端的技术要求
  • 8.2.2 过渡技术的演进策略
  • 8.3 PC操作系统和客户端
  • 8.4 手机终端
  • 8.5 IPTV机顶盒
  • 8.6 终端演进策略和建议
  • 8.6.1 固网终端演进策略
  • 8.6.2 移动终端演进策略
  • 第9章 IPv6全球成功案例
  • 9.1 印度运营商后起之秀Reliance Jio
  • 9.2 澳大利亚运营商Telstra的5年计划
  • 9.3 T-Mobile的IPv6先驱之路
  • 9.4 马来西亚电信
  • 9.5 LinkedIn
  • 9.6 Uber
  • 9.7 科罗拉多大学
  • 9.8 中国石油:IPv6物联专网实现“六通四达”
  • 第10章 IPv6应用及未来展望
  • 10.1 物联网与IPv6
  • 10.2 工业互联网与IPv6
  • 10.3 车联网与IPv6
  • 10.4 区块链在IPv6下的发展
  • 10.5 人工智能与IPv6
  • 10.6 对中国IPv6未来发展之展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