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关于教育理论的思考汇编。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和总结了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关于教育的论述,为考察他的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他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自由的、行动的、使自身成为目的的人,与为了实现从外部强加给他的某一目的而被培养、被谋制的人是相互反衬的。

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将人视为活生生的、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存在者,它与某种现代的、以可计划性和可用性为导向的、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类之表象是相互反衬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第一章 教育的反思
  • 一、教育作为不可避免的基本关系
  • 二、作为具体行为的教育
  •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
  • 四、直接传授和间接传授
  • 五、教育作为可被有限计划的事件
  • 六、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之张力中的教育
  • 七、教育依附于周流遍形的整体
  • 八、教育之实体
  • 九、教育之危机
  • 十、教育的意义和使命
  • 十一、教育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 十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十三、爱作为教育的基本力量
  • 十四、真实的权威是真正的教育之来源
  • 十五、教育和语言
  • 十六、通过经验进行教育
  • 十七、通过生活秩序而持续进行的教育
  • 十八、通过艺术进行教育
  • 十九、通过宗教进行教育
  • 第二章 对塑造的冥思
  • 一、塑造是一个进程
  • 二、此在与精神世界
  • 三、塑造是生活之形式
  • 四、塑造与古典时代
  • 五、具有科学性的塑造
  • 六、对成人塑造之要求
  • 七、均质化造成的塑造危机
  • 八、大众塑造
  • 九、对塑造之批判
  • 十、塑造与实存
  • 第三章 教育与家族
  • 一、人性是家庭的福佑
  • 二、对人、氛围、世界的第一印象
  • 三、父母是给予家庭温暖和安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 四、父亲的形象
  • 五、母亲的形象
  • 六、在疾病中,父母唤醒了自身的勇气
  • 七、祖父母
  • 八、因自身情感的依附性得到幸福而又承受负担的祖母
  • 九、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中的惧与乐
  • 十、家庭教育
  • 十一、游戏的神奇与变迁
  • 十二、形式和节庆的意义与限度
  • 十三、现代家庭的危害
  • 十四、个人挑战
  • 第四章 教育和学校
  • 一、学校的多样性与教师对教育内容的责任
  • 二、对教师的感激与憎恨
  • 三、“预科班”的痛苦与快乐
  • 四、文理学校的不足之处
  • 五、作为主张和扶持的信赖
  • 六、数学与诡辩的萌芽
  • 七、学校与极具意义的闲暇之时
  • 八、教师肖像画廊
  • 九、悲伤回首
  • 十、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
  • 十一、作为政治民主教育的学生共同责任
  • 第五章 教育与友情
  • 一、渴望自己的生活
  • 二、朋友是充满意义的生活的担保者
  • 三、朋友
  • 第六章 教育与大学
  • 一、大学作为独特的学校
  • 二、冒险与改革创新
  • 三、大学改革的任务
  • 四、高校教师的尊严与对他们的劝导
  • 五、大学生的自由和责任
  • 六、大学的使命
  • 七、职业技能与作为统摄者的知识本身
  • 八、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脉络
  • 第七章 教育与传统
  • 一、历史是研究领域,也是对实存的要求
  • 二、具有历史性的本己化的几点要素
  • 三、回忆的形式
  • 四、审思与实存
  • 五、理解的各个阶段
  • 六、解释的方式
  • 七、本己化
  • 八、通过直观伟大者而进行的教育
  • 九、伟大者与成为自身
  • 第八章 教育与国家
  • 一、政治的各个方面
  • 二、政治与超政治的现实性
  • 三、政治中的两种基本意向
  • 四、人民与民主
  • 五、理性与民主
  • 六、人民直接参与政治
  • 七、真理、自由与和平
  • 八、政治家
  • 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缺陷与可能性
  • 十、国家、人、教育之本质
  • 十一、国家与教育
  • 十二、民主作为教育
  • 十三、民主教育
  • 十四、再教育是经由自我教育进行的转变
  • 十五、庆典与德意志自由之历史
  • 十六、在政治上的自我教育
  • 第九章 对个别问题之探讨
  • 一、哲学是什么
  • 二、哲学与非哲学
  • 三、作为教育者的谢林
  • 四、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
  • 五、哲学与启示
  • 六、我们如何对肯定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 七、体系
  • 八、语言及其本质
  • 九、宗教、艺术、文学作品
  • 十、传统的本己化
  • 十一、我个人的发展历程
  • 文献缩写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3/12/29

    之前因为雅斯贝尔斯的一些名言,我就有点迷雅斯贝尔斯的书籍,我翻了好几本,好像基本上都没有完整看完。主要是和自己隔着太远了。可能以后会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雅思贝尔斯对 “什么是教育” 这一问题的回答之所以至关重要,首先是因为作为一个自由的、行动着的、使自身成为目的之人格的人,与为了实现从外部强加给他的某一目的而被培养、被谋制的人是相互反衬的。将人作为活生生的、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存在者(只有在对人的可谋制性和可计划性的限制体验中才能赢获自身,并且只能以这种方式实存)的雅思贝尔斯 “教育哲学”,与某种现代的、以可计划性和可用性为导向的、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类(作为动物的人必须通过教育从而被培训成一名劳动者)之表象相互反衬。我们可以从雅思贝尔斯那里学到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的西方的塑造理念与现代 “塑造” 之间的区别,后者只在生产和制造的意义上理解塑造。教育只是为了让人们为工作世界(die Arbeitswelt)做准备吗?难道只是为了将孩子培训成有纪律的劳动者吗?还是说,在我们孩子的教育中存在更为利害攸关的事情吗?雅思贝尔斯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 是围绕着 “教育能够和应该完成什么” 展开的。塑造是否应该被理解为像制作一个黏土容器一样,只要它是 “可塑形的”,就必须用外部的压力来塑造,以便做出可以使用的东西?或者说,人类 —— 作为具有历史性的存在者的自由人类 —— 面临的塑造是一种 “来自内部” 的塑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