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6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辑 总第29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考证和解读了一些经典文本与文献细节及其内容,追溯了哲学史问题,对当代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收录的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新生代学者的最新成果,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面貌、新态势。本书对于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 本辑特稿
- 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一 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的科学内涵
- 二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 三 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划时代价值
-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一 新时代实践观点的创新发展
- 二 新时代实践活动的鲜明特征
- 三 新时代实践本领的塑造提升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想史的开拓性贡献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的伟大变革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道路中的印证和创新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阐释
- 一
- 二
- 三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
- 一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概念的扬弃
-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力概念的内涵
- 三 生产力与唯物史观的构成
- 交往形式与生产关系研究
- 一 交往形式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类型梳理
- 二 对生产关系和交往形式范畴关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 交往形式与生产关系概念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 从《共产党宣言》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与建构路径
- 一 《共产党宣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 二 《共产党宣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行动
- 三 《共产党宣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 马克思的批判性视角与社会发展
- 一 马克思批判性视角
- 二 马克思批判性视角的特点
- 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与未来社会的构想
-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
-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基本内涵
- 二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
- 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对黑格尔哲学方法论的全面超越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 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 三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新时代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研究
- 一 思维方法的含义
-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方法分析
-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方法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思维方式研究
- 一 注重调研、狠抓落实的求实思维
- 二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 三 问题导向、化解矛盾的辩证思维
- 四 整体推进、协同配合的系统思维
- 五 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
- 六 从坏处准备、力争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
- 七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本思维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的时代特征
- 一 实事求是的新认识: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之魂
- 二 思维方法的新概括:辩证、系统、法治、战略、底线、精准
- 三 矛盾分析方法的新运用:主要矛盾的转化
- 四 群众路线的新概括:以人民为中心
- 五 发展理念的新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六 世界历史的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
- 一
- 二
- 三
- 习近平哲学智慧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 一
- 二
- 哲学大众化的追寻与展望
- 一 哲学大众化是“哲学”与“大众”的共同要求
- 二 哲学大众化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 三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 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 一
- 二
- 三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哲学审视
- 一 做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重大判断的哲学基础
- 二 做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判断的现实依据
- 新时代国家治理规范化研究
- 一 坚持继承与创新,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二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三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
- 一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 二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
- 四 新时代“三农”理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一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进路与批判超越
-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历程
-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涵演进与基本特征生
- 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地位
-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生态哲学意蕴
-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所针对的根本问题
- 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对既有生态哲学思想的吸收
- 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
- 四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
-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观念转换
- 一 创新发展的传播学
- 二 创新发展的解释学
- 三 创新发展的评价论
- 科技工作者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 一 科技工作者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
- 二 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 三 科技创新管理需要完善的环节
- 四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话语传播研究
- 一 对传统话语传播模式的反思
- 二 当前话语传播的新趋势
- 三 新时代话语传播的价值取向
- 四 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的现实路径
-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
-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价值目标
-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维价值取向
-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 一
- 二
- 三
- 新发展理念与价值的哲学自觉
- 一 新发展理念是价值的本体论自觉
- 二 新发展理念是价值的认识论自觉
- 三 新发展理念是价值的辩证法自觉
- 论作为新价值秩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一 新时代与新价值秩序
- 二 新价值秩序的特征
- 三 用新价值秩序引领时代发展
- 社会主义正义的三维解读
- 一 社会主义正义的人民属性
- 二 社会主义正义是真实的正义
- 三 社会主义正义是具在的正义
- 书评与学会活动
- 无愧时代的人生答卷
- 一 新时期一哲人
- 二 大时代的小窗口
- 三 一个人与一所学校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哲学创新”理论研讨会综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