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6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探究中国化佛教在现代社会的表现、互动关系和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我国传统宗教在社会转型期发生、发展出的多元的社会“游移现象”。所谓传统宗教,指的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大教,在研究中更加关注的是在唐代已完成“中国化”进程、具有独立自主品格的佛教。所谓“游移现象”,指的是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今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多方面的互动关系、过程及其结果。传统宗教的社会“游移现象”,反映出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化趋势,包容性、开放性特征,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维护国家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特色。本研究其实也是透过宗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这类现象,折射文明、文化的流动、影响及功能作用。简单地说,研究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目的,是通过对宗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类型特征、结构功能、运作机制及内在本质特征等现象的描述阐释,提出理论假设,从而能够为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相关的探讨,为本土宗教社会学研究发声、为宗教领域的社会治理献策,从而体现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文化感、社会感和使命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研究设计与执行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研究过程
- 第二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分析的理论基础
- 一 社会学的视角
- 二 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 三 宗教社会学的视角
- 四 传播学的视角
- 第三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阐释
- 一 概念、特征及其本质
- 二 类型、特质及其形态分析
- 三 结构化要素及其动力
- 四 实践动因
- 第四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
- 一 传统宗教的适应性发展:市场与传统宗教文化的互动实践
- 二 实地调查: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
- 三 小结与思考
- 典型案例二:周公庙会
- 一 传统宗教文化的社会价值:社会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
- 二 实地考察:周公庙会
- 三 小结与思考
- 典型案例三:玉佛寺网站
- 一 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新趋势:信息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
- 二 田野观察:上海玉佛寺网站及其发现
- 三 小结与思考
- 典型案例四:西安“对外交流”
- 一 传统宗教文化传播的国际趋势:全球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
- 二 典型案例:西安佛教/人文外交实践
- 三 小结与思考
- 典型案例五:“人间佛教”
- 一 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呈现:现代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
- 二 典型案例:“人间佛教”与东林寺实践
- 三 小结与思考
- 典型案例六:少林寺商标注册与上市
- 一 宗教文化的治理实践:法治化与宗教文化实践
- 二 典型案例:少林寺商标注册、公司与门票之争
- 三 小结与思考
- 第五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功能与机制
- 一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功能与机制的分析路径
- 二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社会功能
- 三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发生的作用机制
- 第六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带来的问题、风险与挑战
- 一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引发的问题
- 二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带来的风险
- 三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 第七部分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两种取向”的合题
- 一 当前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发展趋势
- 二 “实践取向”:宗教领域社会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 三 “理论取向”: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学术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