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的保护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

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

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

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

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突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体系的生生不息,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性,并以关照生命本体为践行原则和实现手段。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绪言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
  • 前言
  • 上编
  • 第一章 文化遗产体系之“知识考古”
  • 第二章 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
  • 第三章 “礼”之体与“仪”之用
  • 第四章 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
  • 第五章 文化遗产之博物学知识谱系
  • 第六章 置身于距离中的美景
  • 下编
  • 绪论 生生遗续 代代相传
  • 第一章 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
  • 第二章 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
  • 第三章 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
  • 第四章 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
  • 第五章 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
  • 第六章 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
  • 代结语 中华本草与生命本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