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2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汇聚了中国近二十年大学中学衔接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方面的权威声音。
内容简介
钱学森之问,是问大学,还是问中学?是问教育,还是问社会?在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中学和大学之间到底应该如何衔接?本书荟萃了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经典观点,从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入手,寻找创新人才培养的对接点。
在当前中央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探究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教育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近二十年中国大学中学有效衔接的改革进展和创新举措。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序
- 序 峰会故事
- 第一章 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
- 第一节 峰会综述
- 多方共建沟通大学与中学的桥梁
- 创新人才培养是各个学段共同的责任
- 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与文化环境
- 第二节 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
- 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
- 用系统培养观念推动大中小衔接
- 贯通之道重衔接衔接之要贵有序
- 峰会的主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固本强基守正创新
- 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
- 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质生源
- 聚焦三位一体整体培养
- 大学与高中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 第三节 破解学段分离机制瓶颈
- 打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藩篱
- 教育培养模式要强调立德树人
- 建立优势互补的教育机制
- 大学中学衔接的内涵十分丰富
-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大学中学衔接
- 第四节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 大学中学衔接的每个链条都不容忽视
- 创新人才培养处在好的机遇期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社会创新的要求
- 创新人才培养重在理念创新
- 搭建创新研究和实践的平台
- 第五节 营造协同育人文化氛围
- 《中国高等教育》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
- 能力培养仅靠大学不能完成
- 创新创业教育要富有特色
- 目标瞄准国际一流的教育
- 培养中注重加强通识教育
- 用最小的成本培养最优的学生
- 大学文化要加入新时代内涵
- 大学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 晋商文化助力大学文化建设
- 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培养创新人才站位要高
- 峰会也需要无缝衔接
- 第二章 第四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
- 第一节 峰会综述
- 寻找创新人才培养对接点
- 分离,这是教育最大的浪费
- 从“选苗子”变成“育苗子”
- 携手建立中国大学先修体系
- 第二节 寻找创新人才培养对接点
- 峰会为改革搭建了重要平台
- “向下看”不是生源大战的延伸
- 峰会的使命在于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翱翔计划”打破高中与大学的壁垒
-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 大学中学衔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 大学高中衔接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三个关节点
- 执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力棒
- 从钱学森的成长看杰出人才培养
- 必须坚持教育的完整性
- 第三节 建立多样化差异化机制
- 中学:教育浪费的担忧与突破
- 大学:既懂仰望星空,也懂挑水浇园
- 中学和大学:探索多样化协同培养模式
- 第四节 如何“互利共生”协同育人
- 完善评价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 注重人才选拔质量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 各方携手合作提高选拔综合效能
- 第三章 第三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
- 第一节 峰会综述
- 《人大宣言》
- 第二节 高校如何选拔创新人才
- 大学中学携手培养创新人才
- 走出切实可行的育人之路
- 推动大学中学教育和谐发展
- 单一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亟待改变
- 过分强调均衡不利于因材施教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早期培养缺乏机制
-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阶段性
- 负责任的教育才能立于天地间
- 45分钟常态教学足以抵消一场创新大赛
- 拔尖创新人才须具备三大要素
- 高考要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
- 学以致用是真理
- 创新人才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 第三节 大学中学教育如何衔接
- 用“高原山峰”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 大学与中学具有相同目标
- 重视资质优异学生的发展
- 寻找大学与中学的衔接点
- 创新人才培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 焕发学生内动力
- 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四章 第二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
- 第一节 峰会综述
- 《北京宣言》
- 第二节 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统筹中学大学教育和谐发展
-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具有全球视野
- 高度重视创造性人才
-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 不同思维模式与创意人才培养的关系
- 强基础打牢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
-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制度创新
- 寻找更多的途径衔接大学和中学
- 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国家未来
- 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
- 精英教育迎接大学时代的使命
-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 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优秀人才
- 第五章 第一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
- 第一节 峰会综述
- 柳州峰会印象
- 第二节 高中与大学和谐对接培养创新人才
- 加强高中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衔接
- 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合体是必然趋势
- 高中与大学衔接是教育的突出矛盾
- 大中小学衔接是重要问题
- 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的创新
- 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责任
-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 形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统一战线
- 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
- 学校不能忽视人格养成教育
- 大学中学德育如何衔接是个大问题
- 中学肩负向大学输送合格毕业生的重任
-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 大学要认真研究中学现在的教育
- 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
- 既要重招生又要强培养
- 高考是大学中学教育的衔接点
- 高考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