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我是属于理想主义教育下成长的那一代人”》《“家住吴门,改作长安人”》《成为“讲故事的人”还是“有故事的人”》等。

内容简介

生发自《十月》的《北京文艺评论》,带着80年代文学黄金年代的精神标识,将为新时代文艺和首都文艺评论事业贡献新质生产力。

《北京文艺评论》将致力于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推动批评理论与方法论更新,促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批评理论话语建设。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是属于理想主义教育下成长的那一代人”
  • 附录一 陈思和简谱(1954-2024)
  • 附录二 陈思和著述编辑目录
  • 在基层写作与新大众文艺
  • “基层写作”与文学场里的命名博弈
  • 劳心以诚:一种“劳力者”的诗
  • 社会主义传统下的女性解放尝试及其文化表达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
  • 隐喻性的东北和除罪化的罪案——网剧《漫长的季节》
  • 主持人语
  •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文学民族志风格的生成
  • 白桦深处,星丛与人的图腾——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 现代作家的北京情结
  • “家住吴门,改作长安人”——叶圣陶1949年应邀“北上”的前前后后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文化古城”四季
  • 另类景观:萧乾小说的北京记忆与情感重塑
  • 成为“讲故事的人”还是“有故事的人”
  • 新媒介时代“有故事的人”的炼金术
  • 小说的“流言本体”与作者的“主体复象”
  • 破圈的幻象与文学的新生
  • “新南方写作”与“后殖民文学”的合题——以库切的南方写作实践为例
  • “消失的作家”:论文学生态与作家文化选择的关系
  • 错位、放逐与提前进入90年代:王朔的人生道路及文学创作
  • 从写手到作家:解离时代与网络文学自觉
  • 危机与契机:作家“网红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 当代杂技史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杂技“十年”创作:剧目化、戏剧化及剧场化基于“戏剧”视角的考察
  • 主持人语
  • 呼吸:混沌与诗(节选)
  • 请注意:结巴诗人来了
  • 寻找逃生出口(Exit):迈向游戏的跨媒介研究
  • 先居高阳——游戏中地形系统的演变
  • 电子游戏中的真菌问题
  • “救人易,救己难”:论《黑神话:悟空》中的媒介自反
  • 爱或子宫怪物: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太空歌剧
  • 谁在言说东北:电子游戏于“东北文艺复兴”话语中的位置——以电子游戏《东北之夏》为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十月

《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首家大型文学期刊,以刊登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文学体裁作品。 《十月》秉承现实主义传统,以关注生活的深广度、沉稳大气的品格、坚实的内容、多样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从这里走向社会,经时间的淘洗成为文学经典;众多作者通过这座桥梁与读者产生共鸣,成为一代名家。 创刊以来,《十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和文学律动,坚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办刊理念,坚持精品战略,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关注名家亦发掘新人,重点推出具备强烈时代感和高度艺术性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