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当代文学思潮、现象与创作给予学理性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所写的短论、书评和随笔精选结集而成。分理论之维、文化传奇、精神之树和批评旷野四辑。它既是前七集的续篇,更是作者学术成就的汇总与概述,与前七集既呼应又综括。本书所收短评、短论涉及面广,大多为文学批评理论,诸如现代性与文学、从现代到后代、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欧美文本批评、大众文化等研究文章,林林总总,内容五花八门,反映了作者的学术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第一辑 理论之维
  • 走出低谷——大陆的先锋小说
  • 文本批评:想象的精神飞地——欧美文本批评的历史与现状
  • 在文学创新中悬置的文化身份
  • 后现代在中国的曲折道路
  • 关于90年代先锋派变异的思考
  • 幸存与“渐入佳境”——对当代文学现状及可能性的思考
  • 投身时代 萃取精华 砥砺文章
  • 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
  • 关于现代艺术的思考:小说何以要“现代”
  • 批评的有效性与批评的自觉
  •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 第二辑 文化视野
  • 旧梦难圆:大陆八十年代文化论争
  • 王朔现象与当代民间社会
  • 文化救赎
  • 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
  • 反激进与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遇
  • 多元文化的困窘
  • “后东方”视点:穿越表象与错觉
  • 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写作?
  • 人文文化与文化高品质发展论略
  •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70年代,向后看,向前看,看透文学
  • 感性分享与审美的民主化
  • 卡尔维诺:纯文学最后的大师
  • 博尔赫斯:帕慕克的“文学父亲”?——兼谈当代小说的绝境拓路
  • 通过记忆和文本的幽灵存活——德里达与中国
  • 美国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分析
  • 第三辑 精神之树
  • 他山之石更奇崛
  • 在“世界中”的现代文学史伟大的历史必先是伟大的文学史——沈从文/王德威
  • 始终在历史中开创理论之路——钱中文的学术思想评述
  • 始终开拓心灵的处女地——简论孙绍振的诗学思想
  • “一体化”:封存还是开放?——洪子诚的文学史思想论略
  • 批评旷野里的精神之树——评程文超的学术批评
  • 一个人,一份杂志与文学的亲和力——怀念林建法
  • 激情与洒脱——评孟繁华的《中国当代文学通论》
  • 重建学术史的“意境”——评陈平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 自由与敏锐的理论批评——试评朱国华的《乌合的思想》
  • 走进历史深处——序路文彬《想象与演绎》
  • 在灰色的句子间铭刻历史
  • “恕道”在当代危机中的普适性与积极面向
  • 立心守志,和光同尘
  • 第四辑 批评旷野
  • 诡秘的南方——论南方的先锋派
  • 本土化策略与小说的可能性——关于行者小说的断想
  • 西北大地上的历史回声——评徐兆寿的《荒原问道》
  • 先锋派:当代性与开放性
  • 梦想成精:徐小斌的小说世界
  • 诗性的叙述与语言极地——关于海男的小说的断想
  • 80年代的诗性还能复活吗?——试论陈陟云的诗与当下诗歌的美学选择
  • 从前卫女性主义到中国书写——虹影小说创作评述
  • 萤火虫、幽灵化或如佛一样——评贾平凹新作《带灯》
  • 余华的残酷与准确——重读《现实一种》
  • 做文字的情人
  • 小叙事中驾驭大历史——评铁凝的《笨花》
  • 永远的舞者——重新解读梁晓声
  • 极端境遇与“新人民性”——论张平小说的艺术与思想特征
  • 平易、平凡中的文学品质——简论吕纯晖的创作特点
  • 让大爱穿越藏地——评范稳新著《大地雅歌》
  • 古典意蕴与现代小说笔法——读庞贝的《无尽藏》
  • 体验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读杨好《黑色小说》有感
  • 文学的通透之境——阿来《云中记》读后
  • 文学的时代难题与碎片化的疑虑
  • 莫须有的“情怀癌”或与姜文的“一步之遥”
  • 文字之舞与狐狸之隐——评严歌苓的《花儿与少年》
  • 他始终挑战小说的难度——读宁肯新作《三个三重奏》
  • 耻之重与归家的解脱——略谈麦家的《人生海海》
  • 他的左镰,他的笔——试谈莫言近作的艺术取向
  • 王蒙不老,青春万岁——读王蒙新著《闷与狂》
  • 附录 陈晓明著述目录
  • 代跋 虚拟的神话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