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共同犯罪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建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共犯教义学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我国关于共同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并吸收和借鉴德日关于正犯与共犯的学说,初步建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共犯教义学理论体系。

本书初版于1992年,系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此后,随着我国关于共同犯罪的立法演变和司法发展,作者对本书初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先后出版了第二、三版。

本书第四版对全书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写和重写,进一步完善了共同犯罪论的框架结构,将近年来我国在共同犯罪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予以吸收,并及时反映我国共同犯罪的司法实践发展状况,对共同犯罪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进行深人研究,以充实本书的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四版出版说明
  • 第三版出版说明
  • 第二版出版说明
  • 前言
  • 上篇 总论
  • 第一章 共同犯罪的中外立法史
  •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中国立法史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外国立法史
  • 第二章 共同犯罪的现行立法史
  •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立法背景概述
  • 第二节 1979年《刑法》的共犯立法
  • 第三节 1997年《刑法》的共犯立法
  • 第三章 共同犯罪的学术史
  • 第一节 共犯观念的嬗变
  • 第二节 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 第三节 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接受
  • 第四节 共犯处罚论的引入
  • 第五节 共犯教义学的转型
  • 第四章 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
  •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
  • 第二节 正犯与共犯的单一制
  • 第三节 区分制与单一制的抉择
  • 第五章 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性质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范围
  •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构成
  • 第六章 共同犯罪行为
  • 第一节 共犯行为概述
  • 第二节 正犯行为
  • 第三节 组织行为
  • 第四节 教唆行为
  • 第五节 帮助行为
  • 第七章 共同犯罪故意
  • 第一节 共犯故意概述
  • 第二节 正犯故意
  • 第三节 组织故意
  • 第四节 教唆故意
  • 第五节 帮助故意
  • 第八章 共犯形态Ⅰ:对合犯罪 聚众犯罪 集团犯罪
  • 第一节 共犯形态概述
  • 第二节 对合犯罪
  • 第三节 聚众犯罪
  • 第四节 集团犯罪
  • 第九章 必要共犯Ⅱ:恶势力犯罪
  • 第一节 恶势力犯罪概念的演变
  • 第二节 恶势力犯罪的特征
  • 第三节 恶势力集团犯罪的认定
  • 第十章 共犯形态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述
  •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组织特征
  •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
  •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
  • 第五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害性特征
  • 第十一章 共犯的分类
  • 第一节 共犯分类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共犯分类的立法规定
  • 第十二章 主犯
  • 第一节 主犯的概念
  • 第二节 主犯的认定
  • 第三节 主犯的处罚
  • 第十三章 从犯
  • 第一节 从犯的概念
  • 第二节 从犯的认定
  • 第三节 从犯的处罚
  • 第十四章 胁从犯
  • 第一节 胁从犯的概念
  • 第二节 胁从犯的认定
  • 第三节 胁从犯的处罚
  • 第十五章 教唆犯
  • 第一节 教唆犯的概念
  • 第二节 教唆犯的认定
  • 第三节 教唆犯的处罚
  • 下篇各论
  • 第十六章 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
  • 第一节 共犯因果关系概述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定罪与因果关系
  •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量刑与因果关系
  • 第十七章 共同犯罪的中立帮助
  • 第一节 中立帮助概述
  • 第二节 中立帮助行为的归责
  • 第三节 中立帮助行为的类型
  • 第十八章 共同犯罪的片面共犯
  • 第一节 片面共犯概述
  • 第二节 片面共同正犯
  • 第三节 片面组织犯
  • 第四节 片面教唆犯
  • 第五节 片面帮助犯
  • 第十九章 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
  • 第一节 实行过限概述
  • 第二节 共同正犯的实行过限
  • 第三节 组织犯的实行过限
  • 第四节 教唆犯的实行过限
  • 第五节 帮助犯的实行过限
  • 第二十章 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
  • 第一节 共犯认识错误概述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法律认识错误
  • 第三节 共犯事实认识错误
  • 第二十一章共同犯罪的不作为犯
  • 第一节 共犯不作为犯概述
  • 第二节 共同正犯与不作为犯
  • 第三节 教唆犯与不作为犯
  • 第四节 帮助犯与不作为犯
  • 第二十二章 共同犯罪的过失犯罪
  • 第一节 共同过失犯罪概述
  • 第二节 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
  • 第三节 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
  • 第二十三章 共同犯罪的单位犯罪
  •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
  • 第二节 单位共同犯罪
  • 第三节 共同单位犯罪
  • 第四节 单位与个人的共同犯罪
  • 第二十四章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一节 共犯未完成罪概述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犯罪预备
  •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犯罪未遂
  •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 第五节 共犯关系的脱离
  • 第二十五章 共同犯罪的共犯形态
  • 第一节 共犯之共犯概述
  • 第二节 间接共犯
  • 第三节 共同共犯
  • 第二十六章 共同犯罪的罪数形态
  • 第一节 共犯罪数形态概述
  • 第二节 共同正犯的罪数形态
  • 第三节 组织犯的罪数形态
  • 第四节 教唆犯的罪数形态
  • 第五节 帮助犯的罪数形态
  • 第六节 共同犯罪的竞合形态
  • 第二十七章 共同犯罪的间接正犯
  • 第一节 间接正犯概述
  • 第二节 间接正犯的形式
  • 第三节 间接正犯的认定
  • 第四节 间接正犯的处罚
  • 第二十八章共犯行为的正犯化
  • 第一节 共犯行为正犯化概述
  • 第二节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形式
  • 第三节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类型
  • 第四节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界定
  • 第二十九章共同犯罪的数额犯
  • 第一节 数额犯概述
  •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定罪数额犯
  •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量刑数额犯
  • 第三十章 共同犯罪的身份犯
  • 第一节 身份犯概述
  • 第二节 共犯身份犯的比较法考察
  •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定罪身份犯
  •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量刑身份犯
  • 第三十一章共同犯罪的连累犯
  • 第一节 连累犯的嬗变
  • 第二节 连累犯的概念
  • 第三节 连累犯的种类
  • 第三十二章 共同犯罪的刑事诉讼
  • 第一节 共犯案件的管辖
  • 第二节 共犯案件的证据
  • 第三节 共犯案件的程序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