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字与避讳的融合:中华文化奇葩。

内容简介

当汉字遭遇避讳,避讳因借重了汉字而变得纷繁复杂,汉字也因避讳而产生诸多变化。二者相依相生,共同滋养了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避讳文化。本书立足汉字,以语言文化为视角,从汉字和避讳的广泛联系中阐释丰富多彩的避讳文化,并力求其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雅俗共赏。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既可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外读者了解中华传统特色文化的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总序
  • 一、 汉字遇避讳,州官可放火
  • (一) 汉字,民族文化的DNA
  • (二) 当汉字遭遇避讳
  • 二、 洪宪传禁令,不许喊元宵
  • (一) 什么是避讳
  • (二) 避讳的类型
  • (三) 什么是避讳学
  • 三、 二名不偏讳,字里有规则
  • (一) 嫌名不讳:不避谐音之字
  • (二) 二名不偏讳:二字之名不逐字避讳
  • (三) 同训代换:以同义或近义之字代替
  • (四) 已桃不讳:不避远祖的名字
  • (五) 已废不讳:不避被废黜者的名字
  • (六) 讳名不讳姓:只避名字,不避姓氏
  • (七) 诗书不讳:诗书经典不避文字
  • (八) 临文不讳:作文时不避文字
  • (九) 庙中不讳:祭祀时不避文字
  • (十) 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君王前直呼父亲名字
  • 四、 避讳更严氏,先生旧姓庄
  • (一) 汉字的特点
  • (二) 因汉字而讳
  • (三) 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法
  • (四) 避讳对汉字使用的影响
  • 五、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 (一) 利用汉字谐音而兴文字狱
  • (二) 利用汉字构造而兴文字狱
  • (三) 利用汉字多义而兴文字狱
  • (四) 利用皇帝专用字而兴文字狱
  • (五) 因为忌讳字或名讳字而兴文字狱
  • 六、 语文有禁区,时处须避忌
  • (一) 因讳字而改变姓名
  • (二) 因讳字而改变地名
  • (三) 因讳字而改变书名
  • (四) 因讳字而名物改称
  • (五) 因讳字而词语淆乱
  • (六) 因讳字而字书漏收或阙释
  • (七) 因讳字而影响职官科举
  • (八) 因讳字而影响日常生活
  • 七、 讳字有规律,腐朽化神奇
  • (一) 避讳对文史学习和研究的消极影响
  • (二) 避讳对文史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意义
  • (三) 应注意的问题
  • 八、 识得庐山面,只缘在他山
  • (一) 避讳形成的心理机制
  • (二) 避忌心理的嬗变:权力话语
  • (三) 避讳的语言学本质:适应交际需要
  • 九、 问渠清如许,为有活水来
  • (一) 查检避讳字的工具书
  • (二) 学习避讳的重要著作
  • (三) 避讳学要籍一览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