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与世界级教练共同探索养育之道,在孩子的关键成长阶段,了解竞技背后的哲学。

内容简介

孩子的天赋在哪里?他们有多大的潜力?他们的热情如何被激发?如何找到合适的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这是家长培育孩子必然会思考的问题。

已培养出数十名世界级网球冠军的知名教练——盖布·贾拉米洛,用他四十余年的经验为我们总结出一套珍贵的方法论。书中含有大量世界级运动员成功或失败的真实案例,结合科学实验,围绕培训计划、战术理论、行业故事、商业建议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育方案。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体育运动的经验总结,更是一本关于培育孩子具备冠军品格所需的行动指南。培育孩子并非只关乎输赢,更关乎如何塑造他们强大的内心、高度的专注力、过人的耐久力,和就算受挫也能不断前行的韧性等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竞争中积累智慧,在挫折中重拾力量,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赛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冠军原则
  • 第一节 才华是天赋加努力的产物
  • 第二节 把握孩子的早期关键成长阶段
  • 第三节 培养冠军素养的十要素和三领域
  • 第四节 知识就是力量
  • 第五节 平等待人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 第六节 竞争的环境比输赢重要
  • 第二章 基础先行
  • 第一节 像导航一样制订阶段性计划
  • 第二节 合理安排练习量
  • 第三节 把控练习质量
  • 第四节 全身心参与的刻意练习
  • 第三章 细节还是细节
  • 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 第二节 个性有种无形的力量
  • 第三节 养成惯例的重要性
  • 第四节 找到能够不断提升的专项训练
  • 第五节 训练也需要新鲜感
  • 第四章 心理战胜一切
  • 第一节 无所畏惧
  • 第二节 想象是迈向卓越的第一步
  • 第三节 端正态度,持续进步
  • 第五章 冠军团队
  • 第一节 父母的角色是重中之重
  • 第二节 好教练的核心原则是牺牲
  • 第三节 团队的共同职责
  • 第四节 投资与回报
  • 第五节 适销性与商业价值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冠军的品格:让孩子受益一生的顶尖运动员培养方法》

    【格式引文】[美] 盖布・贾拉米洛,[美] 吉亚斯・霍尔著,余正玥译。中信出版集团.2024: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F5DR2lDl9NP35FbT 请诸位在深入阅读本书时,思考一下,对于与体育及运动训练相关的老话有何看法。这些老话通过文化渗透给我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如熟能生巧、成功诞生于付出与动力;运动员参与团队竞赛就好比众人划桨开大船;赛场如战场;如好莱坞影视剧中的情节一般,十足的勇气与顽强的毅力能帮助运动员扭转颓势、逆风翻盘等。从技术及情感层面上来讲,与培养顶尖运动员相关的老话和类比均有事实依据。纵然顶尖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反复训练、团队协作和决心,但是上述老话与目标一样,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些通俗和普适的老话不仅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还为顶尖运动员成就丰功伟业指明了方向。在实践后,你会发现变革性训练的支撑理念是对这些老话的深度提取、去芜存菁。简单地说,在胜负如此重要、目标如此远大、才华如此丰沛的领域,老话有了全然不同的分量和意义。下面我将教你如何使用这些原则来训练运动员,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全部潜能。让我们开始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程最重要

      不只是成为冠军,成为某个行业的顶尖人才,都需要具备这些良好的品格。培养这些品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需要的各种条件以及成员缺一不可。人的品格也不是天生的,也是经过常年的训练逐步形成的,人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永远没有终点。这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让自己觉得压力巨大,一方面又给了自己人生目标,人生就是这样矛盾。限制你的有可能同时成就你。一名运动员要成长为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只是有天赋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天赋去寻找合适的环境,同时自己有成为冠军的意愿。当一个人拿到冠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的高光时刻,其实背后无数的付出对运动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路径的存在,对人生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