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1千字
字数
202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古典学的眼光审视早期中国文学的历史格局和精神气象。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海内外有关早期文明形成、历史运行、出土文献、文字考释、礼乐制度、早期书籍版本生成以及书写方式、早期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评论,共17篇。
全书分为“六经与文学”“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域外汉学”6个栏目,旨在描述中国早期文学以礼乐文化为土壤的恢弘气象、城邦精神、器物艺术、文本书写以及经典时代的形成,探索中国古典学的独特意蕴,以寻求中国早期文学研究的方法突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综合研究
- “三代之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构成和精神接续
- 引言
- 一、三代文明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形态和历史线索
- 二、城邦、礼乐、器物:三代文明的生长空间、历史土壤和证明形式
- 三、经典时代与早期中国文学书写的特殊意义
- 四、“以复古为解放”:中国古典学的学术变革与精神接续
- 六经与文学
- 《左传》写人的事、言、谶三维笔法
- 一、三维笔法举例
- 二、三维笔法与多维形象
- 三、三维笔法与《左传》叙事
- 流亡者的脚步:春秋时代世族的避乱出奔及文化意义
- 一、出奔的主要原因
- 二、世族出奔引发的历史哲学思考
- 三、世族出奔的文化传播意义
- 《左传》预言的依据类型与结构意义
- 一、预言的依据类型
- 二、预言的结构意义
- 小结
- 晋国赋诗言志之风与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
- 一、赋诗言志与晋国悠久的用《诗》传统
- 二、晋国赋诗名家与其诗学成就
- 三、外交宴飨中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
- 四、赋诗的作用与晋人用《诗》的影响
- 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
- 《庄子》“卮言”再辨
- 一、关于“卮言”的几种说法
- 二、卮言并非《庄子》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 三、《庄子》卮言的文学特质
-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 一、“适人之适”即为“他乐”之境
- 二、“自适之适”即为“自乐”之境
- 三、“忘适之适”即为“忘乐”之境
- 精、阴阳、德与《吕氏春秋》道论的生成
- (一)道与精、精气之关系
- (二)精气说与太一阴阳化生论的结合
- (三)德即道:从“法天地”到“同天地”
- 精思著文: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 一、西汉诸子有意于“作”以及对立言的追求
- 二、西汉诸子立言的“求治”目标
- 三、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 结语
- 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
- 礼典空间与青铜器物审美幻象的生成
- 五行与五方:方位词语从完全确指到非完全确指的文化过程
- 一、五行与五方相配:方位词语成为文化符号的一个思维路径
- 二、水火为先:五行的排列顺序及五方的文化色彩
- 三、五行学说下五方的具象化:方位词语诗性意蕴的一个生成途径
- “书”类文献“小邦周”叙事视角背后的民族记忆与思想维新
- 一、“书”类文献概念视域下的独立叙事单元
- 二、周人的民族记忆与“小邦周”叙事视角
- 三、思想维新
- 安大简“牖”字异文与《诗经·召南·采蘋》礼典
- 一
- 二
- 三
- 四
- 放马滩秦简《丹》之“柏丘”考与简文性质新证
- 一、文献记录、遗址追寻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 二、古人“丘居”之俗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 三、早期中国城市总体格局与“柏丘”聚落形成
- 四、战国时期郡县的发展与“柏丘”之名的消失
- 五、“柏丘”地名考证与放简《丹》的简文性质
- 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
- 文化诗学视域中《乐记》的诗学思想
- 一、《乐记》作者及其诗学精神
- 二、《乐记》文本及其诗学精神
- 三、《乐记》时世及其诗学精神
- 共情:魏晋时代的情感宣泄与文学表达
- 一、悲情
- 二、欢情
- 三、离情
- 中西早期诗歌的艺术分野:说唱与演唱
- 一、史诗结合与百兽率舞:“唱”的不同回溯
- 二、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唱”的不同蕴藉
- 三、人性世界与神性世界:“唱”的不同指向
- 域外汉学
- 新声与盲点:美国汉学界的《诗经》讽寓之辩及研究理路
- 一、定义:“讽寓”理论及《诗经》“讽寓”论的提出
- 二、反驳:余宝琳《诗经》阐释的“语境化”阅读
- 三、重释:张隆溪求同策略下的“讽寓阐释”
- 四、再定义:苏源熙《诗经》“讽寓”与规范性阅读
- 五、转向:顾明栋、柯马丁《诗经》阐释的新策略
- 六、美国《诗经》阐释研究的新视野与缺陷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