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闻传播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闻工作的崭新实践出发,建构了新闻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体系。在第一版基础上,本书既坚守学识的继承性,又增加了大量新知识与新原理,内容详尽,覆盖面广,还为读者提供了新闻学议题的论证与演绎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分工
- 第2版说明
- 第一章新闻及其媒介的演变
-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人体延伸
- 一、原始新闻的产生
- 二、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
- 三、手抄新闻媒介的意义
- 第二节 现代新闻媒介的机械复制
- 一、报纸的印张复制
- 二、印刷媒介的品种扩张
- 三、广播电视的视听复制
- 第三节 当代媒介的融合与重构
- 一、新媒体与新业态
- 二、去不掉的网络“中心化”
- 三、信息社会与新闻大数据
- 四、媒体融合的个人终端
- 五、网络媒介的全球规约
- 第四节 当代新闻媒介的智能化
- 一、新闻智能生成的科技应用
- 二、智能新闻的采写与报道程序
- 三、智能新闻的意义表达
- 第五节 当代新闻媒介观的变革
- 一、重视、遵循媒介的进化规律
- 二、新闻媒介应成为公共意识形态机构
- 三、媒体影响力来自传播力
- 四、公信力是媒体的灵魂
- 第二章新闻的构成与内涵
- 第一节 新闻事实与新闻要素
- 一、新闻的微观结构
- 二、新闻的六要素及其组合
- 三、新闻事实的类型
- 第二节 新闻的内涵与范式
- 一、新闻定义的自身逻辑
- 二、新闻叙事的基本形式
- 三、新闻图式与新闻范式
- 第三节 新闻的意蕴、意义与框架
- 一、新闻事实的意蕴与呈现
- 二、新闻事实的多种意蕴
- 三、新闻的意义与框架组构
- 第三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 第一节 新闻真实与新闻失实
- 一、新闻的原型真实
- 二、新闻的真实状态
- 三、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原因
- 第二节 单一事件的新闻真实
- 一、寓于具体事实的真实
- 二、能够核查的感性真实
- 三、事件新闻的真实度
- 四、貌似真实的事件预设
-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
- 一、渐次显现的整体真实
- 二、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
- 三、反映真象与假象关系的整体真实
- 第四节 新闻真实的庄严守护
- 一、严防对新闻真实的亵渎
- 二、坚守新闻的真理性
- 三、强化新闻真实的责任
- 第四章新闻的形态与特征
- 第一节 叙事形态及原真具象特征
- 一、新闻的原型叙事
- 二、新闻具象的感性化
- 三、原真具象对世界的同构
- 第二节 多维空间形态与客观性特征
- 一、来自客观事实的新闻客观性
- 二、新闻客观性的含义和标准
- 三、新闻的客观性与客观主义
- 第三节 时间形态与时律特征
- 一、新闻的瞬时状态
- 二、事件新闻的时序性
- 三、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 第四节 寓意形态与涵化特征
- 一、技术涵化的寓意
- 二、专业手段涵化的寓意
- 三、话语涵化的寓意
- 四、框架涵化的寓意
- 第五章传统新闻价值与现代新闻价值
- 第一节 传统新闻价值说
- 一、传统新闻价值说的形成
- 二、传统新闻价值说分析
- 三、对传统新闻价值说的否定
- 第二节 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 一、现代新闻价值与传统新闻价值的区别
- 二、现代新闻价值的效用
- 三、现代新闻价值三要素
- 四、现代新闻的五种价值
- 第三节 新闻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 一、新闻价值观与价值判断
- 二、记者如何确定新闻价值
- 三、记者选择新闻价值的准则
- 第六章新闻报道与报道方式
-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规范和环节
- 一、新闻报道的六个规范
- 二、新闻报道的环节
- 三、达到报道质量的新闻标准
-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方式
- 一、一次性报道
- 二、新闻事件的多次报道
- 三、组合报道
- 四、热点报道
- 五、参与式报道
-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主要规律
- 一、事实选择规律
- 二、用事实说话规律
- 三、反涵化报道规律
- 四、及时与时机性规律
- 第七章新闻传播与社会效果
- 第一节 新闻传播方式与要素
- 一、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 二、新闻传播的环节与方式
- 三、新闻传播要素的互动机制
-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四种模式
- 一、一级直接传播模式
- 二、网络密集传播模式
- 三、多路广众延伸传播模式
- 四、后续媒体转载传播模式
-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中的受众
- 一、新闻受众的类型与特点
- 二、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使用
- 三、受众选择新闻的偏好
-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 一、新闻传播的导向效果
- 二、新闻传播的积极与消极效果
- 三、新闻传播的逆反效果
- 四、好新闻、大新闻的显效果
-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主要规律
- 一、获取受众注意力规律
- 二、受众对新闻的首选规律
- 三、受众对新闻的欲求规律
- 四、受众定时随同受阅规律
- 第八章新闻的二度功能
- 第一节 新闻的显度功能
- 一、守望生存环境的警钟
- 二、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 三、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
- 四、为公众提供多种服务
- 五、满足受众消遣的需要
- 第二节 新闻的深度功能
- 一、培育人的现代化素养
- 二、促进优秀文化的成长
- 三、推动经济形态的发展
- 四、促进社会政治的进步
- 第三节 新闻功能实现的中介
- 一、新闻功能实现的议题中介
- 二、新闻功能实现的宣传中介
- 三、新闻功能实现的舆论中介
- 第九章新闻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 第一节 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
- 一、古典出版自由的天赋论
- 二、现代新闻自由的法治论
- 三、当代新闻自由的责任论
- 第二节 新闻自由的价值与属性
- 一、新闻自由的地位与界定
- 二、新闻自由的本质与价值
- 三、新闻自由的多重属性
- 第三节 当代媒介的社会责任
- 一、媒介乱象与媒介责任
- 二、当代媒体的社会责任
- 三、建立新闻责任制度
- 第十章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操守
- 第一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追求
-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
- 二、新闻工作的伦理要素
- 三、新闻工作的道德要素
- 第二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规范
- 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目标
-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标准
- 三、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
- 第三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途径
- 一、依赖新闻自律的途径
- 二、依赖舆论监督的途径
- 三、依赖媒介批评的途径
- 第十一章新闻传播的法理
- 第一节 新闻记者的法治理念
- 一、两种新闻法治思想的区别
- 二、建立新闻传播的法律秩序
- 三、划定新闻违法的界限
- 四、把握新闻侵权的要件
- 五、谨慎使用法律豁免权
- 第二节 新闻违法与报道禁限
- 一、司法采访的法律限定
- 二、司法报道的法律规定
- 三、政治报道的法律规定
- 四、新闻暗访的法律限定
- 五、新闻刊载的法律限定
- 第三节 保护公民的精神权益
- 一、对侵害名誉权的认定
- 二、对侵害隐私权的认定
- 三、对侵害姓名与肖像权的认定
- 四、对侵害其他精神权的认定
- 第十二章新闻制度与新闻管理
- 第一节 当代新闻制度与新闻政策
- 一、私有新闻制度及新闻政策
- 二、国有新闻制度及新闻政策
- 三、公共新闻制度及新闻政策
- 第二节 西方的媒介体制与新闻管理
- 一、商业媒介体制的柔性管理
- 二、公共媒介体制的民主管理
- 三、自由派党报体制及其管理
- 第三节 我国党媒的体制、使命与管理
- 一、党报体制进入党媒体制阶段
- 二、党媒四项使命的实践目标
- 三、党媒工作的根本方略
- 四、党媒对外报道的全球共融观
- 第四节 我国党媒工作的理论指南
- 一、关于党媒性质和任务的核心观点
- 二、关于新闻性质的核心观点
- 三、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核心观点
- 四、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原则的核心观点
- 五、关于舆论监督的核心观点
- 六、关于新闻自由的核心观点
- 第五节 我国党媒的报道方针
-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方针
- 三、坚持贴近生活和群众的方针
- 四、坚持时、度、效有机统一的方针
- 第十三章新闻生产与媒介经济
-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精神生产
- 一、新闻商品具有双重属性
- 二、新闻生产的两个效益
- 三、新闻生产的主体与生产关系
- 第二节 新闻市场与媒体盈利的途径
- 一、新闻市场的均衡与盈利
- 二、媒体的市场定位与盈利
- 三、新闻的价格、成本与盈利
- 第三节 媒介竞争与品牌、资本运营
- 一、媒介竞争的规则与后果
- 二、媒介品牌的营销及作用
- 三、媒介的资本运营与融合经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