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套书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

内容简介

《民族大迁徙》本书力求更多地用地图及影像资料生动地展开中华民族神奇的迁徙历程。全书共20万字,分12章,叙述了自秦汉到清代中各重要历史时期的人口流动与民族迁徙的形式、特点及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

《疆域与政区》作者作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古代疆域与政区方面的专著,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本书在其出版的著作中属于分量最重的一本,将原有成果重新审视,突出了地图的历史信息,并且在书稿中将知识点拓展到大文化领域,真正做到叙述的历史大视野。全书分9章,分别介绍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西晋时期、十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的中国疆域范围和内部政区划分,每部分均配有地图,以直观地反映我国的疆域和政区变化情况。

《古都与城市》本书围绕中国古代古都和城市,系统阐述了古都及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并介绍了城市的经济、交通及对外交流等诸多问题,语言自然流畅,内容大气厚重。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和了解古代城市的相关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又可以“古为今用”,为现代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相当的借鉴,进而对建设“和谐城市”、实现“和谐居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交流与交通》本书作者以极其专业的历史地理知识和新的叙述视角,指出交通的发展为国家内部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书稿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近代交通与交流发展的历史脉络,配以古地图及其他详细的图片资料,全面反映古代交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对外交流对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目录

  • 走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套装共4册)
  • 民族大迁徙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行走天下的“三皇五帝”
  • 洪荒时代的迁徙往来:远古“三皇”的迁徙神话
  • 筚路蓝缕的征途:上古“五帝”的迁徙故事
  • 第二章 构筑“中国”
  • 洪水后有夏民居:大禹传说与夏族迁徙历史
  • 殷道实由迁徙兴:国都迁徙与殷商王朝史
  • 迁徙划分两周史:周王族的迁移与建国历程
  • 第三章 以“大一统”的名义
  • 从关东到关中:秦汉时期向关中地区的大移民
  • 南越王国里的“中原人”:秦汉时期向岭南及西南地区的大移民
  • 第四章 从塞外“胡虏”到中原霸主
  • 从“塞外虏”到“并州胡”:汉匈关系与匈奴族南迁历程
  • 汉赵国与吕梁山的“稽胡”:南迁匈奴族的分布与政权建设
  • 第五章 氐羌西来入主关中
  • 回望百顷仇池山:古代氐族的迁移与发展历程
  • 黄河源头是家乡:古代羌族人的迁徙与发展历程
  • 第六章 从鲜卑山麓到“西海”之畔
  • 从“大鲜卑山”到“匈奴故地”:古代鲜卑族的发源地与早期迁移
  • 转战中原建功业:慕容鲜卑的迁徙与建国
  • 驰骋在大西北:西部鲜卑的分布与政权建设
  • 第七章 汉人的第一次南迁浪潮
  • “八王之乱”与“五胡十六国”
  • 世族南迁与东晋建立
  • 坞壁、乞活与侨置州郡:南渡时代的特殊景观
  • 梦断北征之路
  • 第八章 迈向“中国”的历程
  • 从“嘎仙洞”到塞北大草原:拓跋鲜卑的早期迁徙历程
  • 从雁门关外到古都洛阳:北魏后期的迁都与文化建设
  • 第九章 从“胡越一家”到“安史之乱”
  • “而今胡越是一家”:唐代前期民族内迁与民族构成
  • 汉民南迁与河北藩镇的“胡化”:“安史之乱”后的民族迁徙
  • 第十章 辽夏金的民族迁移与建国历史
  • 风起“松漠”镇“黄龙”:契丹人的迁移与辽朝的建国历史
  • 崛起于“银、夏之间”:西夏党项人的迁徙与建国历史
  • 辉煌与苦涩:金朝女真族的迁移与王朝历史
  • 第十一章 移民造就“第一州”
  • 兵临城下的大逃亡:“靖康南渡”与北方汉人的南迁浪潮
  • “销金窟”与“北国之思”:移民与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
  • 第十二章 漠北狂飙
  • 从狭隘山谷到无垠草原:蒙古民族发祥地的地理环境与早期迁移
  • 征尘落尽即为家:蒙古族的南迁与分布状况
  • 第十三章 跨越山海关
  • 启运山引领迁移路:满族发祥地的地理环境与早期迁徙
  • “东来满洲”的“圈地运动”:入关后满族的分布与安置
  • 交流与交通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引言
  • 第一章 九州、四荒与国中 ——先秦时期交通的形
  • 1.《禹贡》九州与早期的水运网络
  • 2.从九州到大九州
  • 3.《尔雅》四荒与周穆王西征
  • 4.国中、车与早期的贸易
  • 第二章 驰道、丝路与楼船 ——秦汉时期交通的开拓
  • 1.秦代的道路交通网与驰道
  • 2.秦始皇威服海内的四次东巡
  • 3.沟通五岭南北的灵渠
  • 4.通往云贵高原的西南夷道
  • 5.驿传制度的兴起与健全
  • 6.张骞通西域与甘英使大秦
  • 7.楼船、巡海与沿海航路的开拓
  • 第三章 “边地”与“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印文化交流
  • 1.法显印度取经
  • 2.古印度人的地理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第四章 水陆通,贡赋等 ——隋唐时期的海内外交通
  • 1.隋唐时期国内水陆交通的振兴
  • 2.广州的“通海夷道”及与阿拉伯的交流
  • 3.玄奘西行求经论法
  • 4.鉴真东渡传经与圆仁入唐求法
  • 第五章 神舟、站赤与水运 ——宋元时期交通的发展
  • 1.联丽制辽与宣和奉使高丽
  • 2.欲罢干戈与长春真人西行
  • 3.元代的站赤与水陆交通
  • 第六章 商贾士农咸乐业 ——明朝的交通与旅游的兴盛
  • 1.明朝的驿道与驿站
  • 2.邮亭野店与商贾之行
  • 3.“直心而动”与仕宦之旅
  • 4.从旅行者到地理学家
  • 第七章 火炮、西学与使团 ——明末清初中国与欧洲的交流
  • 1.利玛窦与耶稣会士在华传教
  • 2.“红夷大炮”与西方火器的传入
  • 3.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 4.礼仪之争与中国教士在欧洲
  • 5.图理琛使团在俄罗斯的见闻
  • 第八章 从玩偶到导火索 ——铁路的修筑与近代中国政治
  • 1.吴淞铁路与中西文化在交通上的冲突
  • 2.西苑铁路与统治者对铁路认识的转变
  • 3.京汉铁路与袁世凯洹水垂钓
  • 4.孙中山的全国铁路建设宏伟蓝图
  • 疆域与政区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九州”与郡县: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虚构与现实
  • 1.《禹贡》中的“九州”与“五服”
  • 2.商、周时期的疆土
  • 3.春秋时期的“县”与“郡”
  • 4.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疆域及其郡县设置
  • 第二章 六合一统:秦汉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 1.从“三十六郡”到“四十八郡”
  • 2.西汉的分封
  • 3.汉武帝时期的开广疆土
  • 4.东汉的分封与郡国的变迁
  • 5.十三部刺史与州牧
  • 6.西域都护府与西域长史府
  • 第三章 从“三分天下”到“八王之乱”:三国西晋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 1.曹魏的统一北方与分封
  • 2.蜀汉的“南抚夷越”
  • 3.孙吴的岭南拓疆
  • 4.三国时期两种特殊的行政制度 ——遥领与虚封
  • 5.西晋的宗室分封与永嘉二十一州
  • 第四章 中原沦丧南北分:十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 1.混乱的十六国疆界
  • 2.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
  • 3.南北朝州郡的虚滥
  • 4.北魏“六镇”
  • 第五章 “天可汗”的疆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 1.隋的政区改革与域外拓展
  • 2.贞观十道与开元十五道
  • 3.三种类型的府制
  • 4.赤畿望紧上中下
  • 5.得得失失羁縻州
  • 6.天宝十节度
  • 7.“安史之乱”与唐疆域的收缩
  • 8.藩镇割据
  • 9.五代十国的纷争
  • 第六章 “强干弱枝”的新尝试: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 1.宋的统一与路制的推行
  • 2.崇宁二十四路
  • 3.宋辽之争与“澶渊之盟”
  • 4.辽、金、西夏的疆域与政区
  • 5.岳飞北伐与“绍兴和议”
  • 6.南宋十六路
  • 第七章 犬牙交错话行省:元代的疆域与政区
  • 1.空前广袤的疆土
  • 2.行省制度与元中期的十一省
  • 3.多层级的复式的地方行政区划
  • 4.宣慰司道与宣慰司、宣抚司和安抚司
  • 5.元宣政院辖区
  • 6.别失八里、哈剌火州、哈密力及澎湖巡检司
  • 第八章 退缩中的疆土:明代的疆域与政区
  • 1.前后期疆域的变动
  • 2.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
  • 3.两京十三布政使
  • 4.巡抚、总督的设置及其辖区
  • 5.都司卫所
  • 6.土司
  • 7.长城“九边”
  • 第九章 “桑叶”帝国:清代的疆域与政区
  • 1.统一疆域的形成
  • 2.内地十八省及其属下各级政区
  • 3.改土归流
  • 4.盛京三将军(东三省)
  • 5.伊犁将军(新疆省)
  • 6.西藏、青海办事大臣及其辖区
  • 7.乌里雅苏台将军
  • 8.漠南蒙古二区
  • 9.台湾省
  • 主要参考书目
  • 古都与城市
  • 版权信息
  • 引言
  • 总序
  • 考古与传说时代
  • 第一章 城·市——早期城市的起源
  • 第二章 都·邑——夏商周都城
  • 古都篇
  • 第三章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
  • 第四章 都·京——首都与陪都
  • 第五章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
  • 第六章 里·坊——都城社会的发展
  • 城市篇
  • 第七章 市·镇——城市与经济
  • 第八章 水·城——城市与交通
  • 第九章 中·外——城市与中外交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统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大多喜谈 “上古三代黄金时代论”,即将远古社会描述为圣王统治下的美好祥和的理想社会状况,为后世追慕效法之典范。如果从赞美古代英雄人物的功绩角度出发,这类议论尚有几分合理成分,但美化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否认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在根本上是荒谬可笑的,因为远古时代人们的开拓生活是相当艰难而漫长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