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1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力作,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与现代化道路。
内容简介
本书书从意志概念出发,说明近代政治哲学以意志为出发点建立社会规范的过程,肯定黑格尔法哲学为近代自由进行奠基的理论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黑格尔意志概念具有普遍——特殊——单一三个环节,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规定性,正是据此,黑格尔法哲学超越了近代其他抽象性政治学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本书把国家看做普遍规范的实现,并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内容做出展开,进而论述了黑格尔普遍规范的政治——经济——精神方面的不同内容与黑格尔对国家的独特定位,进一步凸显黑格尔法哲学的时代意义。不仅如此,《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一书还进一步考察了黑格尔的普遍规范相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说明其历史地位并对黑格尔法哲学做出了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再聚焦:自然法与伦理法(代序)
- 导论
- 一 黑格尔从未远去
- 二 意志与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全书框架
- 第一章 作为法哲学基础的意志
- 第一节 黑格尔的时代与任务
- 一 自由的时代
- 二 自由的否定
- 三 对自由作出理论说明
- 四 探索自由的现实路径
- 第二节 意志概念的理论准备
- 一 意志概念的一般规定
- 二 意志概念的自由内涵
- 三 意志概念的规范内涵
- 四 意志概念的理性内涵
- 五 对意志普遍性的进一步探索
- 六 意志概念的小结
- 第三节 黑格尔的主要工作
- 一 黑格尔的理论任务
- 二 意志的理论与实践维度
- 三 意志概念发展的三个环节
- 四 意志的几组概念辨析
- 五 完整理解意志概念
- 六 黑格尔的贡献与“秘诀”
- 第四节 法的基础是意志
- 一 黑格尔对历史法的批判
- 二 黑格尔对实证法的批判
- 三 黑格尔对自然法的批判
- 四 黑格尔对自然法的改造
- 五 从意志与法的关系角度理解黑格尔的批判
- 第二章 意志的发展暨普遍规范的形成
- 第一节 精神发展的历程
- 一 黑格尔哲学体系
- 二 精神哲学的内容
- 三 主观精神向客观精神的过渡
- 第二节 普遍意志与抽象法
- 一 抽象意志与单纯人格
- 二 意志的外化与定在
- 三 对罗马法的理论化
- 第三节 特殊意志与道德
- 一 故意与责任
- 二 意图和福利
- 三 善和良心
- 四 主观性道德的诸种形式
- 第四节 单一意志与伦理
- 一 家庭
- 二 市民社会
- 三 国家
- 四 意志发展历程的小结
- 第五节 对单个意志的扬弃
- 一 单个意志与社会规范
- 二 家庭与市民社会对单个意志的扬弃
- 三 单个意志基础上的政治学说
- 四 单个意志基础上的抽象观念
- 五 通往普遍规范的路向
- 第三章 国家是普遍规范的实现
- 第一节 国家制度与普遍规范
- 一 从“为承认而斗争”说起
- 二 两种承认模式
- 三 制度承认与国家制度
- 四 国家制度对于普遍规范的意义
- 五 制度承认的理论位置
- 第二节 国家与市民社会
- 一 公法的国家与私法的国家
- 二 市民社会与契约论国家
- 三 市民社会对普遍规范的贡献
- 四 正确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 五 区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意义
- 第三节 黑格尔的国家制度
- 一 国家的基本建制
- 二 君主与国家人格
- 三 官员与行政权
- 四 等级与立法权
- 五 公民参与政治的其他方式
- 六 对黑格尔国家制度的评价
- 第四节 黑格尔对国家的独特定位
- 一 国家有机体
- 二 伦理共同体
- 三 伦理共同体的精神内容
- 四 黑格尔国家独特定位的意义
- 五 黑格尔国家定位的逻辑说明
- 第四章 普遍规范的内容与特征
- 第一节 政治异化与政治规范
- 一 现代政治的主要困境
- 二 卢梭的道德政治方案
- 三 市民社会的政治参与
- 四 国家阶段的总体方案
- 五 对黑格尔政治方案的评价
- 第二节 权利本位与社会正义
- 一 现代经济后果
- 二 应对贫困问题的现代探索
- 三 应对贫困问题的初步方案
- 四 化解贫困问题的根本方案
- 五 黑格尔社会正义方案的影响
- 第三节 主观道德与价值秩序
- 一 神圣价值的没落
- 二 主观性的虚无
- 三 价值规范的寻求
- 四 国家的精神职能
- 五 价值危机的哲学方案
- 六 普遍规范内容的小结
- 第四节 普遍规范的主要特征
- 一 普遍规范的意志基础
- 二 普遍规范的主体性特征
- 三 普遍规范的伦理性特征
- 四 普遍规范的逻辑学根据
- 第五章 普遍规范的历史地位
- 第一节 对普遍规范的质疑
- 一 对普遍规范之逻辑结构的质疑
- 二 对普遍规范之历史内容的质疑
- 三 对普遍规范之特殊性环节的质疑
- 四 对普遍规范之伦理性特征的质疑
- 第二节 当代政治哲学对普遍规范的探索
- 一 罗尔斯的“重叠共识”
- 二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 三 社群主义的“历史文化共同体”
- 四 当代政治哲学寻求普遍规范优势与特点
- 五 黑格尔寻求普遍规范的优势与特点
- 六 黑格尔与当代路径的比较
- 第三节 普遍规范的历史地位
- 一 作为现代性方案的黑格尔法哲学
- 二 逻辑与方法的历史贡献
- 三 政治学说的历史贡献
- 四 黑格尔的多副面孔评判
- 五 黑格尔法哲学的历史坐标
- 结语
- 一 黑格尔的遗产
- 二 黑格尔法哲学与中国问题的契合
- 三 进一步发挥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一 外文文献
- 二 中文译著
- 三 中文著作
- 四 中文期刊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