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用户推荐指数
艺术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3千字
字数
201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了解庞杂的当今西方艺术脉络,引人深思艺术的本质。
内容简介
“后现代”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词汇了,怎么又来了“后现代之后”?为什么当代艺术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恐怖的作品?为什么有的作品中甚至有鲜血、烂肉?这还算是艺术吗?
难道令人震惊是艺术的目的吗?艺术界究竟发生了什么?现代博物馆如何展示这些新的作品?理论如何解读这些作品?新的美学观念形成了吗?在前卫艺术再次独占鳌头,绘画“死亡”了很久之后,它怎么又回来了?
让这些问题带着你阅读本书,透过纷繁驳杂的当代艺术现状,直抵艺术的本质,也许你会找到满意的答案,也许你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穿越后现代
- 具象绘画如何进入前卫经典?
- 培根:暴力、死亡与三联画
- 弗洛伊德:赤裸的肖像画
- 萨维尔与杜马斯:身体的社会建构
- 形式和反形式
- 形式vs.内容?
- 反形式主义的挑战
- 现代主义:形式主义的胜利?
- 从反形式走向后现代
- 当代艺术无形式?
- 装置=反形式?
- 形式主义的复兴?
- 身体·性别·政治
- 行动中的身体
- 隐形的肉身
- 支离破碎的身体
- 性别与身体的另类案例
- 梅普勒索普与文化战争
- 回归前卫
- 路易丝·布尔茹瓦:“恐惧即痛苦”
- 艺术批评死亡了?
- 艺术批评为谁而写?
- 批评的价值何在?
- 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艺术批评
- 判断还是描述?
- 图像时代的艺术批评
- 从后殖民到跨文化
- 离散与混杂
- 文字与禁忌:西润·奈沙特的影像
- 厕所:淫秽之家
- 曾经是游牧者,永远是游牧者
- 视觉文化VS.艺术史
- 什么是视觉文化研究?
- 视觉文化vs.艺术史
- 新的学术规范是否建立?
- 跨边界与反学科
- 从绘画到影像
- 关于记忆
- 关于时间
- 关于未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