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19年第22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让人类重新认识宇宙——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为何中国AI令美国“不安”
  • 生命可以承受低氧
  • 让人类重新认识宇宙
  • 要想活得长,大脑“休息”不可少
  • 胡椒的辣味来源
  • 对红肉“另眼相看”可能没必要
  • 无人机的前世今生
  • 静电“蜇人”有危险吗
  • 人类为有何没巴尾
  • 科学流言榜
  • 宇航员的五个机器人“伙伴”
  • 天时 珠峰攀登者的胜利之钥
  • 给“低温”的情绪加点“热”
  • 喝酸奶能补充益生菌吗
  • 你知道吗
  • “吃瓜群众”不了解的西瓜旅行记
  • 南国形胜
  • 何谓“三花”马
  • “非遗”保护,路在何方
  • 丝绸之路上的蚕丝与茶香
  • “牢骚”一词的由来
  • 2019年全球移民知多少
  • 新生军训始于何时
  • 加拉帕戈斯群岛活的生物进化实验室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年 9 月,沙特阿拉伯两处石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据称,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原油供应每日减少 570 万桶,约占其石油产量的 50%。一时间,被称为 “无人战争” 主力军的无人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无人机不稀罕,无人战机才是焦点。你可知道,如今 “意气风发” 大放异彩的无人机,当年却是 “出身寒门”,其发展历程也充满曲折。从 “出身寒门” 到 “最佳配角” 1914 年,当两位英国将领卡德尔和皮切尔向当时的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 “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 设想时,或许并没有想到,这一提议会成为百年后蓬勃发展的无人机的概念源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主张把无人机做成靶机,用来训练炮兵、防空部队或飞行员。1927 年,由 A.M. 洛教授参与研制的 “喉” 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 “堡垒” 号军舰上成功进行试飞。该机载有 113 千克炸弹,以 322 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行了 480 千米,这在当时曾引起极大轰动。随后,英国军方又先后研制出无线电遥控的 “拉瑞克斯” 无人机、用于校验战列舰火炮攻击效果的 “费雷尔・昆士” 无人机以及名为 “蜂王” 的双翼无人靶机等多种用途的无人机。真正将无人机投入到战场的是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陆军航空队曾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用以轰炸日军目标。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为训练战斗机飞行员和防空导弹操作手,研制出一种高亚声速、喷气推进的靶机,代号为 Q-2 “火蜂”,可视作现代无人飞行器的鼻祖。无人机被首次正式派往战场执行任务是在 1964 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无人机主要配合载人侦察机执行侦察和目标指引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无人机在十几年内共执行 3435 架次任务,拍摄 1.4 亿张照片,任务区域大部分是载人侦察机不宜前往的区域。但在越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因经费缩减而进行组织重整,无人机部队就此解散。美国人最早让人们看到无人机在战场上的真实威力,以色列人则是无人机创新使用方向的领导者,该国制造的无人飞行器种类之多全球范围内无人能及。20 世纪 60 年代末,埃及和叙利亚引进部署苏制防空导弹,对以色列的侦察机构成巨大威胁,以色列开始把目光投到无人机身上。1973 年中东赎罪日战争爆发,以色列军队购入大量无人机,并自行研制了 “巡逻兵” 和 “獒犬” 无人机,后来成为现代侦察无人机的标准机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牢骚” 和 “发牢骚” 都是指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那么,这两个字又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在甲骨文的字形中,“牢” 的下面是一头牛,上面像养牛的圈。因此 “牢” 的本义是关养牛马的圈。“骚” 是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道:“骚,摩马。” 段玉裁注:“摩马,如今人之刷马。” 引申为 “扰也”,马扰动的样子,再引申为因纷扰不安而导致的忧愁。可见,“牢骚” 和 “发牢骚”,毫无疑问最早都和畜圈里的马有关。马和马车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赶马车的人被称为御者,因为是干体力活的,所以地位低下。一天劳累下来,晚上还要在马圈里刷马,伴随着马的扰动,御者不免哀叹自己的身世,有怀才不遇之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启太阳系以外的新世界之门

        许多科学先驱都曾经预言,满天繁星中一定有许多恒星,也拥有围绕它们旋转的行星。然而,那些行星距地球太过遥远,所反射的光又太过微弱,想要 “看 " 到它们并不容易。美国天文学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也坚信宇宙中不止一个地球。他说道:“如果上帝只为人类创造了这么大的一个宇宙,那也太浪费空间了。”20 世纪 90 年代,这个猜想终于被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的观测证实了。1995 年 10 月,他们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行星,它围绕着我们的银河系中的一颗类日恒星运行,这颗恒星距离地球 50 光年。在法国南部的上普罗旺斯高地天文台,他们使用定制仪器观察到了系外行星 “飞马座 51 b”(51 Pegasi b)。这是人类首次在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周围发现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下限差不多是地球的巧 0 倍,表面有大气,整体呈红热状态。最重要的是 “飞马座 51 b” 所环绕的恒星与太阳非常相似:大小相近而且正值壮年。而之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母恒星不是已经死亡的脉冲星,就是步人暮年的红巨星。马约尔和奎洛兹的发现在天文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有科学家称这颗行星的发现为人类寻找宇宙中的伙伴带来了新希望;也有科学家称他们为 “新世界的发现者”,认为这一发现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终于知道,太阳不是银河系中唯一具有行星的恒星。新的发现显示,行星系统具有广泛的多样性。“飞马座 51b” 的发现点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 “星星之火”。得益于各类观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迄今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的行星数量已超过 4000 颗,其中包括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 4.2 光年的宜居星球 “比邻星 b”,距离地球 39 光年的 “七星绕日” 系统 TRAPPIST-1,以及表面存在大气和水的 K2-18b。各种各样的新天体仍在不断被发现,其大小、形状、轨道之丰富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已有认识,迫使科学家们修正行星起源理论。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在银河系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能有 110 亿颗,不难想象,也许其中的一颗就是人类未来的新家。随着大量寻找系外行星的计划得以成行,我们可能最终会找到 “是否有其他地外生命存在” 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