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走近弘一法师李叔同,让他用佛思禅语解读现实人生,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与苦恼。

内容简介

如今,我们身处喧哗浮躁的现代社会,从容淡定过一生的梦想是那么遥远,或许你已经遗失了生命里那份曾经纯净的初心,或许你依然在紧张忙乱的节奏中寻找自我。

本书从李叔同“初到世间的慨叹”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遇到精神出生地时的兴奋和在艺海畅游的乐趣,惊讶于他在南闽十年间精神世界的脱胎换骨,同时从李叔同与丰子恺的诗信交流中,体会师徒情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初到世间的慨叹
  • 初到世间的慨叹
  •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 艺海畅游的乐趣
  • 遁入空门的修行
  • 断食日志
  • 追求律学的真谛
  • 第二章 南闽十年
  • 南闽十年之梦影
  • 南闽十年之佛缘
  • 惜福,习劳,持戒,自尊
  • 惜福
  • 习劳
  • 持戒
  • 自尊
  • 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 誓度众生成佛果
  • 佛法非迷信
  • 佛法非宗教
  • 佛法非哲学
  • 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 佛法非厌世
  • 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 佛法非能灭种
  • 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 佛法非是分利
  • 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
  • 律宗又名南山宗
  • 俱舍宗
  • 成实宗
  • 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 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 禅宗
  • 密宗(又名真言宗)
  • 净土宗
  • 第三章 若一偈、若一句、若一字,皆为道种
  • 从容弘法感悟
  • 余弘律之因缘
  • 弘律因缘
  • 弘律愿文
  • 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
  • 初发心人
  • 若一偈、若一句、若一字,皆为道种
  • 人不害物,物不惊扰;犹如明月,众星围绕
  • 第四章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
  • 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 性常法师掩关诸事
  • 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退
  • 礼敬
  • 赞叹
  • 供养
  • 诵经
  • 持名
  • 持咒
  • 回向发愿
  • 无垢浊心,无怒害心
  • 维持世法
  • 辅助戒律
  • 清净得福
  • 速得成佛
  • 习惯有善有不善
  • 第五章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 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
  • 弘说三皈
  • 三皈之略义
  • 授三皈之方法
  • 授三皈之利益
  • 结诰
  • 弘释三宝
  • 敬佛
  • 敬法
  • 敬僧
  • 远离骄慢,增长悲心
  • 佛自扫地
  • 佛自舁(音余,即共扛抬也)弟子及自汲水
  • 佛自修房
  • 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 佛为弟子裁衣
  • 佛自为老比丘穿针
  • 佛自乞僧举过
  • 念佛胜于水陆经忏
  • 传戒之美备
  • 第六章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 众生请我发心,我为众生作不请之友
  • 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
  • 兹四事感慰
  • 母之羽
  • 爱慕画法崭新,研玩不释手
  • 代朽人迎请弘祥师
  • 第七章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 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
  • 三世业报
  • 善恶因果
  • 须知生西后,无苦但乐
  • 凡夫之心,不能无依
  • 人生谁免余情绕
  •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荆棘种,长成为荆棘
  • 深信因果
  • 发菩提心
  • 专修净土
  • 回入尘劳,同归秘藏
  • 不求名利恭敬,在师自己
  • 略述大师之生平
  • 略举盛德之四端
  • 临终助念
  • 病重时
  • 临终时
  • 命终后一日
  • 荐亡等事
  •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 第八章 诗为无形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 诗为无形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 弘一法师鉴图
  • 《步辇图》
  • 《簪花仕女图》
  • 《潇湘奇观》
  • 《落霞孤鹜图》
  • 《柘溪草堂图》
  • 弘一法师诗词十首
  • 附录 格言录弘一法师编订
  •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 学问类
  • 存养类
  • 持躬类
  • 敦品类
  • 处事类
  • 接物类
  • 惠吉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修行的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自述,法师深信因果,身逢末法乱世,不能匡扶正义,治国安邦,投身佛门,持修最严格自律的南山律宗,63 岁安然圆寂,被尊为律宗十一世祖师。现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有一个很古怪的现象,就是经济越繁荣,普通人的感受越差。老一辈不解,对比 40 年前,现在普通人都比过去的大多数人衣食住行都好太多了,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幸福感非常糟糕呢?这就是叫 “丰富性悖论”。资源越丰富,对普通人越不利,但对少数人越有利。比如说,食品越丰富,少数人因为有各种选择,所以吃得更健康,体型越好,但是普通人呢?食品越丰富,肥胖的可能性越大。信息也是一样。信息越丰富,普通人在信息垃圾中就越是难以自拔,但是也总有少数人能够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机会,丰腴的社会 “取” 会被淹没,要学习 “舍”,这时候更应该向弘一法师学习,懂得舍弃和不取,放下固守的执着心。寡欲故静,有主则虚。“寡欲” 就是少欲,和佛家所讲的 “清心” 是一个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清心” 有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世俗人难以做到,“寡欲” 却是可以做到的。人心不静,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佛教不是宗教,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律宗更是一种修心,按照法师的要求,现在刷手机的和尚都属于红尘未了的。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弘一法师:从容淡定过一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4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50)《从容淡定过一生》大家好!今天阅读李叔同的第一本作品《从容淡定过一生》,走近弘一法师李叔同,让他用佛思禅语解读现实人生,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与苦恼。如今,我们身处喧哗浮躁的现代社会,从容淡定过一生的梦想是那么遥远,或许你已经遗失了生命里那份曾经纯净的初心,或许你依然在紧张忙乱的节奏中寻找自我。本书从李叔同 “初到世间的慨叹” 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遇到精神出生地时的兴奋和在艺海畅游的乐趣,惊讶于他在南闽十年间精神世界的脱胎换骨,同时从李叔同与丰子恺的诗信交流中,体会师徒情深。2、精彩内容:①弘一法师的过往民国初期,我来到杭州虎跑寺进行断食修炼,并于此间感悟到佛教的思想境界,于是便受具足戒,从此成为一介 “比丘”,与孤灯、佛像、经书终日相伴。如果谈到我为何要选择在他人看来正是声名鹊起、该激流勇进的时候出家,我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但我记得导致我出家决心的是我的朋友夏丏尊,他对我讲了一件事。他说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绝食修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身心进行更新,从而达到除旧换新、改恶向善的目的,使人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啥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是永远不会相同的,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诸位要晓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②惜福 “惜” 是爱惜,“福” 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 “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习” 是练习,“劳” 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它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的劳动的故事。“尊” 是尊重,“自尊” 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③人生宇宙之所以然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与以正行。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与以正觉。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 “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何谓 “真如” 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容淡定过一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紫云千阅

        北京紫云千阅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自成立伊始便以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打造高效的图书出版发布平台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大众阅读市场中领先的出版策划商与高效的出版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