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48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碰撞与会通》描绘近代中国中西科技教育交融史,融纵横历史,展现政治经济文化碰撞发展。
内容简介
《碰撞与会通——西方科技与教育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西方科技与教育在近代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既有纵向的历史序列,又有横向的中西对比,从大的历史面貌到具体的人物事件,一一呈现。全书从“辉煌掩盖下政治经济的僵化和虚弱”入手,以“现代教育体制化的序幕——1922年学制”结束,以科技和教育为主线索,全面展现了近代中国和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碰撞和发展。全书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广阔的文化视野为坐标,以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为出发点,用酣畅淋漓的文字呈现出这一恢弘的历史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子
- 第一章 褪色的中国古代辉煌
- 第一节 辉煌掩盖下的僵化和虚弱
- 一、早熟的国家政治制度
- 二、古朴的农耕田园经济
- 三、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催生
- 四、伦理本位的儒家文化教育传统
- 第二节 曙光初现:对宋明理学的反动
- 一、理学衰落与反传统观念的兴起
- 二、经世之学与传统文化的转向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一、中国传统主流学术文化的科技观
-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辉煌与衰落
- 第二章 亘古未有之变:文明中心由东向西
- 第一节 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兴起
- 一、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第一个高峰
- 二、科学:从婢女变为文明的主人
- 三、科学时代的开始:西方的世纪
- 第二节 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 一、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师
- 二、明清之际来华的西学先驱
- 三、礼仪之争与传教事业的顿挫
- 四、马礼逊与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
-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西学的蜂拥而入
- 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妥协
- 二、一个庞大的教会学校网
- 三、西书出版:广西国之学于中国
- 四、科普报刊:把国人带进西学新天地
- 第四节 教会大学中的科技教育
- 一、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
- 二、教会大学中的科技教育
- 第五节 西方文化教育的种火人
- 一、傅兰雅:传播西学的一代大师
- 二、李提摩太:牧师、学者、政客
- 三、林乐知:西方文化的使者
- 第六节 西学东渐:中国的反响与回应
- 一、对晚清改良思想家的影响
- 二、对西学的纠结与认同
- 三、对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导向
- 第三章 师夷长技,会通中西
-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的士大夫
- 一、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三、徐继畬:《瀛环志略》
- 四、梁廷枏:《海国四说》
- 第二节 潜心西学的民间科技精英
- 一、李善兰:中国最卓越的数学家
- 二、王韬:沟通中西、承旧启新
- 三、徐寿与华蘅芳:寄情忘性于科技研究
- 第四章 在碰撞和抗拒中催生的晚清“中国梦”
- 第一节 中体西用:洋务派的自强之道
- 一、自强思潮与中兴之道
- 二、洋务实践的扩展与中体西用的对峙
- 三、洋务教育的新景观:西文与西艺
- 四、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西书翻译出版中心
- 第二节 变法维新:永载史册的瞬间
- 一、民族危亡对近代化道路的重新思考
- 二、寻找变革的新工具与新途径
- 三、教育维新下猛药
- 四、康梁的科学观与教育理想
- 五、京师大学堂在悲怆中诞生
- 第五章 突破自家围城走向新世界
- 第一节 初沐欧风美雨
- 一、千古创辟:容闳与近代第一次官派留学
- 二、福建船政局派出的留欧学生
- 第二节 浮槎东渡:近师日本
- 第三节 庚子赔款:引发留学欧美潮
- 第四节 严复:中国西学第一人
- 一、严译八大名著与思想启蒙
- 二、教育救国论与科学教育观
- 第六节 张謇:善取法于各国参究之后
- 第六章 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曙光
- 第一节 科举废除与科技教育合法化
- 一、新旧中国的分水岭:科举制度的废除
- 二、新学制的确立:科技教育合法化
- 第二节 蔡元培与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 一、博采世界最新主义,开中国教育新纪元
- 二、仿世界各大学通例,为北大精神奠基
- 第三节 科学主义思潮拍击神州
- 一、陈独秀:科学与民主的旗手
- 二、胡适:实验主义的引渡人
- 三、丁文江和中国第一个科研机构
- 四、任鸿隽:现代科学事业的开路先锋
- 五、蔚为大观的科技学会
- 六、科学教育思潮改写中国教育
- 七、杜威与罗素的中国之行
- 主要参考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