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13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以唐代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唐,是中国历强盛的时期之一。大唐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拥有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
从长安城到大明宫、从乐山大佛到顺陵石狮,唐代艺术气势磅礴、虎虎生威,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敦煌壁画、金碧山水、唐诗,唐代艺术有丰富的色彩、鲜活的情感、无尽的意味,让人浮想联翩。“吴带当风”“铁画银钩”,唐代艺术将灵动之美发挥到极致,作品无不流畅宛转、生意盎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这样张扬、这样辉煌的美,反映出的是情理兼得、力韵互含、刚柔相济、象意合一的审美理想,是繁华、富裕、强大、开放的气概与大国风范。
本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如此,犹如从高空俯瞰大地,唐朝的精、气、神,都将一览无余。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唐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上)
- 第一节 抒怀诗: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 第二节 边塞诗: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 第三节 伤世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 第四节 友情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第五节 女题诗: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 第二章 唐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下)
- 第一节 羁旅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第二节 山水诗:江山留胜迹,怅然吟式微
- 第三节 咏物诗:所咏虽微物,所寓皆世情
- 第四节 仙道诗: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
- 第五节 佛教与唐诗
- 第三章 唐代散文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青云之志
- 第二节 吊古之伤
- 第三节 山水之娱
- 第四节 园林之乐
- 第五节 理性之光
- 第四章 唐代小说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文体:作意好奇
- 第二节 功业:英雄际会
- 第三节 荣华:一枕黄粱
- 第四节 婚恋:情纯义重
- 第五节 女性:德色双馨
- 第五章 唐代文论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诗品论
- 第二节 意象论
- 第三节 文教论
- 第四节 文道论
- 第六章 唐代书法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兴盛原因
- 第二节 时代风格
- 第三节 楷书之美
- 第四节 草书之美
- 第五节 书法理论
- 第七章 唐代绘画的审美意识(上)
- 第一节 绘画的专业化
- 第二节 佛教画的流行
- 第三节 新技法的创造
- 第四节 水墨画的产生
- 第五节 文人画的肇始
- 第八章 唐代绘画的审美意识(下)
- 第一节 人物画
- 第二节 山水画
- 第三节 动植物画
- 第四节 绘画理论
- 第九章 唐代乐舞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和为主题
- 第二节 崇武尚文
- 第三节 娱乐旨归
- 第四节 广纳胡乐
- 第五节 乐舞典范
- 第六节 乐美解放
- 第十章 唐代雕塑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雕塑概述
- 第二节 佛教造像
- 第三节 道教造像
- 第四节 帝陵石雕
- 第五节 墓俑雕塑
- 第十一章 唐代城市建设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城市的历史定位
-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唐代城市的审美特征
- 第十二章 唐代建筑营造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 第二节 唐代建筑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唐代建筑的审美特征
- 第十三章 唐代园林营造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园林的历史定位
- 第二节 唐代园林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唐代园林的审美特征
- 第十四章 唐代儒家与唐代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儒家之学
- 第二节 注重社会功用
- 第三节 强调明道抒情
- 第四节 标榜风骨之美
- 第十五章 唐代道教与唐代审美意识
- 第一节 道教文化的三个层面
- 第二节 皇家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 第三节 文人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 第四节 神仙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 第五节 唐代道教中的仙境与仙人之美
- 第十六章 唐代佛教与唐代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唐代佛教的中国化
- 第二节 唐代佛教的审美意识
- 第三节 禅宗的审美意识
- 第四节 华严宗的审美意识(上)
- 第五节 华严宗的审美意识(下)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