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考察李鸿章“经世济变”实践的推进过程,旨在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李鸿章在中西交锋中的个人转变以及转变时代的努力与限度。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李鸿章在激烈的中西交锋中逐渐深化对“两学”的认知,在与保守势力的对抗中推进洋务实践。本书以动态的角度考察李鸿章在“大变局”时期的个人转变以及转变时代的努力与限度。从求强、求富到启智,李鸿章领导的自强实践是中国近代理性认识世界、融入现代文明的起点,从中可窥见近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成败得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李鸿章及其时代的困与变
- 第一章 开局:上海起步 初涉西学
- 第一节 抵沪前心路历程
- 一、性格与事功:担当大任者,必布大格局
- 二、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之梦: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 三、改换门庭与命运之变:对曾国藩事之如严父,敬之如神明
- 四、儒学根基与经世思想:旧式教育下的继承与超越
- 第二节 赴沪之使命
- 一、军事使命
- 二、洋务使命:体察洋人之性,设法笼络
- 第三节 西学之最初感知
- 一、与洋人的最初接触:竟如李陵、王嫱之入匈奴
- 二、对西洋武器的最初感知
- 三、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建成:“宁缺正饷”配备洋枪、洋炮
- 第二章 识局:“自强”思想的萌生及初步实践
- 第一节 “自强”方针:“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 一、“外敦和好”:于涉外事务的最初思考
- 二、“内要自强”: “新政”的最初心声
- 第二节 李氏“自强”之最初实践
- 一、造西式武器:开创“机器时代”
- 二、育新式人才:创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育“制器之人”
- 第三章 变局:总督直隶任内“自强”思想之深化
- 第一节 “西学”认知之深化
- 一、国际认知之深化:由“大而化之”到萌生“以敌攻敌”之念
- 二、军事认知之深化
- 三、经济认知之深化:“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 四、教育认知之深化:“试贴小楷,丝毫无与时务”
- 第二节 李氏之“变局”观
- 一、晚清“变局”的由来及初步因应:于外事颟顸无知的两朝君臣
- 二、李氏 “变局”观与时人之异: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 第三节 “自强”纲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 一、“和戎”以力谋和平
- 二、冀“变法”以臻“自强”
- 第四章 掌局:“自强”实践之渐次深入
- 第一节 军事实践
- 一、扩充津局
- 二、建北洋水师
- 第二节 经济实践——转“贫”为“富”,方可求强
- 一、创设招商局:与“洋”商争利,“别树一帜”
- 二、朱其昂主事:经理“未尽得诀”
- 三、唐廷枢入局:股份制企业初步成形
- 四、李氏对招商局之扶持:“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
- 第三节 教育实践——派“幼童留美”
- 一、留美幼童派遣之由: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
- 二、留美幼童管理之病:幼童“美化”,盛举夭折
- 第五章 败局:日清两国 同途殊归
- 第一节 同一命题下的差异选择:国家向何处去?
- 一、中国: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二、日本:睹西邦文明成果,“粲然夺目,始惊,次醉,终狂”
- 三、一次引人深思的对话
- 第二节 互相认知之差异
- 一、李氏于日本之矛盾认知:“目前惟防日本尤急”
- 二、日人于中国之认知:“方今之世,
- 第三节 中日“自强”实践之比较
- 一、经济:中国,左支右绌;日本,热潮涌动
- 二、教育:两位“留学生之父”的不同人生际遇
- 三、军事:琅威理去职与北洋舰队命运剧变
- 第六章 收局:游历欧美 反思半生洋务
- 第一节 迟来的出访:百闻不如一见
- 一、出访动机:以备他日东山再起,冀“改弦而更张”
- 二、亲历西洋,“顿扩灵明”:“生平未见之奇且永不能忘者”
- 第二节 老骥伏枥 砥砺“自强”:“以一人之所知,补一国之所缺”
- 一、“根本至计,尤在变法自强” :
- 二、“自强”未已,死不瞑目:梁倾栋折,骤失倚恃
- 结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