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

内容简介

《理性开始的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7卷。

自伊丽莎白一世登基,至“三十年战争”结束,这一时期是理解现代欧洲的关键一章。其基本发展是民族国家主权的兴起,及神学的式微与教皇权力的衰落。宗教改革的结果开始在欧洲诸国显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内各宗教派系间,纷争不断,整个欧洲被卷入可怕的“三十年战争”。而在信仰崩溃的裂痕中,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科学和哲学去探索人生的答案。这是莎士比亚、伦勃朗、塞万提斯的时代,也是培根、伽利略、布鲁诺、笛卡尔的时代,是人性焕发的时代,也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改变欧洲甚至世界心灵的信仰与理性之争,正在兴起。

本卷封面图案是《天体运行论》中刊印的日心说图示,展示了哥白尼的宇宙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理性的觉醒
  • 第一章 伟大的女王 (1558—1603)
  • 善用逆境
  • 伊丽莎白政府
  • 多情的处女
  • 伊丽莎白及其宫廷
  • 伊丽莎白与宗教
  • 伊丽莎白与天主教徒
  • 伊丽莎白与清教徒
  • 伊丽莎白与爱尔兰
  • 伊丽莎白与西班牙
  • 雷利与埃塞克斯(1588—1611)
  • 奇异褪色(1601—1603)
  •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 (1558—1625)
  • 工作中的英国人
  • 教育
  • 善与恶
  • 司法与法律
  • 家庭
  • 英国的音乐(1558—1649)
  • 英国的艺术(1558—1649)
  •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 (1558—1603)
  • 智慧之战
  • 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5)
  •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 戏剧舞台
  •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
  •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 (1564—1616)
  • 早年(1564—1585)
  • 发展(1592—1595)
  • 成熟(1595—1608)
  • 艺术才华
  • 哲学
  • 调和
  • 身后
  •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 (1542—1587)
  • 美丽的王后
  • 苏格兰(1560—1561)
  • 玛丽和诺克斯(1561—1565)
  • 陷入情网的女王(1565—1568)
  • 赎罪(1568—1587)
  •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 (1567—1625)
  • 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03)
  • 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14)
  • 火药阴谋案(1605)
  • 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
  • 本·琼森(约1573—1637)
  • 约翰·多恩(1573—1631)
  • 詹姆士散布旋风(1615—1625)
  • 第七章 召唤理性 (1558—1649)
  • 迷信
  • 科学
  •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1)
  • 大更新
  • 一位政治家的哲学思想
  • 理性的司晨者
  • 第八章 大革命 (1625—1649)
  • 变迁中的经济
  • 宗教的坩埚(1624—1649)
  • 清教徒与剧院
  •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散文
  •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诗
  •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抗衡(1625—1629)
  • 查理的专制(1629—1640)
  • 长期国会
  • 第一次内战(1642—1646)
  • 激进作风(1646—1648)
  • 终结(1648—1649)
  •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
  • 第一章 意大利 (1564—1648)
  • 神奇的长靴
  • 罗马与教皇
  • 耶稣会
  • 意大利的白天与黑夜
  • 歌剧的诞生
  • 文学
  • 塔索
  • 巴洛克的来临(1550—1648)
  • 罗马的艺术
  • 贝尔尼尼
  •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 (1556—1665)
  • 西班牙的生活
  • 菲利普二世(1556—1598)
  • 菲利普三世(1598—1621)
  • 菲利普四世(1621—1665)
  • 葡萄牙(1557—1668)
  •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 (1556—1665)
  • 黄金世纪
  • 塞万提斯(1547—1616)
  • 诗人
  • 韦加(1562—1635)
  • 卡尔德隆(1600—1681)
  •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 (1556—1682)
  • 多彩多姿的艺术
  • 埃尔·格列柯(约1548—1614)
  • 苏巴朗(1598—1664)
  • 委拉斯开兹(1599—1660)
  • 牟里罗(1617—1682)
  • 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 (1559—1574)
  • 敌对的势力
  • 凯瑟琳·美第奇
  • 仲裁浴血记(1562—1570)
  • 大屠杀
  • 第六章 亨利四世 (1553—1610)
  • 爱情与婚姻
  • 亨利三世(1574—1589)
  • 通往巴黎之路(1589—1594)
  • 富有创造力的国王(1594—1610)
  • 登徒子
  • 暗杀事件
  • 第七章 黎塞留 (1585—1642)
  • 二王之间(1610—1624)
  • 路易十三
  • 枢机主教与胡格诺教徒
  • 枢机主教与贵族
  • 枢机主教位极人臣
  • 墓志铭
  • 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 (1559—1643)
  • 道德
  • 礼仪
  • 蒙田(1533—1592)
  • “不朽人物”
  •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
  • 建筑
  • 其他艺术
  • 普桑与其他画家
  •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
  • 第一章 荷兰的叛乱 (1555—1648)
  • 序幕
  • 帕尔马的玛格丽特(1559—1567)
  • 阿尔瓦在荷兰(1567—1573)
  • 雷克森斯与堂·胡安(1573—1578)
  • 帕尔马与奥朗日(1578—1584)
  • 胜利(1584—1648)
  •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 (1555—1660)
  • 佛兰德斯人
  • 佛兰德斯的艺术
  • 鲁本斯(1577—1640)
  • 凡·戴克(1599—1641)
  • 荷兰的经济
  • 荷兰人的生活与文学
  • 荷兰的艺术
  • 弗兰斯·哈尔斯(1580—1664)
  • 伦勃朗(1606—1669)
  •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 (1559—1648)
  • 丹麦的强盛
  • 瑞典(1560—1654)
  • 波兰(1569—1648)
  • 神圣俄罗斯(1584—1645)
  •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 (1566—1648)
  • 土耳其人
  • 莱潘托之战
  • 伊斯兰教势力的衰落
  • 阿拔斯大帝(1587—1629)
  • 萨非时代的波斯(1576—1722)
  •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 (1564—1648)
  • 神圣罗马帝国诸帝
  • 神圣罗马帝国
  • 品德与习俗
  • 文学与艺术
  • 敌对的信仰
  • “三十年战争”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 (1558—1648)
  • 迷信
  • 知识的传播
  • 科学工具与方法
  • 科学与实体
  • 科学与生命
  • 科学与健康
  •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 开普勒(1571—1630)
  • 伽利略(1564—1642)
  •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 (1564—1648)
  • 怀疑论者
  • 布鲁诺(1548—1600)
  • 梵尼尼与康帕内拉
  • 哲学与政治
  • 享乐主义的神父
  • 笛卡儿(1596—1650)
  • 插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得到大学的演讲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1


    整本书讲述的是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做女王开始,到伽利略逝,连续 100 年的时间,跨越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
    整本书有 800 页,辉煌巨著,只是《文明的故事》14 卷之一。我最喜欢的这个第七卷,封面极为简单,只有一幅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第六页用到的插图。

    太阳在中央,五颗行星围绕太阳画出 5 个同心圆。第三颗是地球,地球身边有月亮围绕。最外圈是恒星。整幅图包含 10 个圆圈,每个圆圈上用拉丁语铭记着一行文字。仅此而已,这就是理性开始的时代。
    2
    读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当然不只是封面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作者表达了一种巨大的张力。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张力的 100 年。
    站在这 100 年里,你往一边看,看到的是中世纪末的欧洲社会,瘟疫横流,迷信盛行,战争不断。就连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天文学顾问,也自诩为占星大师,直到他用星象占卜的结果告诉他应该和自己的学生换妻……
    国王和贵族带兵打仗会随身带着某一位天文学家,遇到问题首先询问星空的意见。人们普遍相信,被国王摸过可以避免恶病上身。世界把一切罪恶都怪到 “不检点” 的女性身上。在奥地利的一座小镇的两年时间里就有 80 人因为行了巫术而被处死。基督教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每年夏天牧师们都忙着在农田里给庄稼驱邪。
    哪怕高如帝国首相,也是高危职业。战士也是高危职业,神职人员也是高危职业,农民也是高危职业,所有人在从事高危职业,没有人可以坚定而安逸地活下去。议会似有似无,商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国王仁慈地减税才让行业有了发展的机会。
    但如果再往另一边看,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隐隐的,坚定的,始终贯穿下来。
    培根呼唤理性,大喊知识的力量。莎士比亚在戏虐的荒唐剧中暗藏人性的玄机。新成立的耶稣会组织选拔优秀的青年去远东地区传教,他们临行前的必修课是数学和天文学。塞万提斯在山间游吟,反思骑士的精神。蒙田将礼仪和德行结合在一起,向人类作出心灵自由的示范。哥白尼彻夜工作,用精巧的数学论证宇宙的秩序,绘制出这本书封面上的 10 个圆圈。第谷追求极致的精确观测,利用他的数据,开普勒完成了天文学的飞跃,证明了火星的轨道是一个恰当的椭圆。伽利略把玩具博览会上的望远镜指向天空,坚持说,地球在转啊……
    你看,在宫廷阴谋和宗教分裂的主流社会之下,在穷苦、疾病、迷信的社会风气之间,还存在着这么一缕缕的文明。从莎士比亚到伽利略,这些人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权贵阶层,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生活热情投入到一些当时看起来不那么光明和正确的小事情上。他们首尾相接,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持续下去,给岁月以文明。
    3
    所以在整本书的最后,作者克制地说:
    与正在兴起、散播、激发、改变欧洲甚至世界心灵的信仰与理性之争比起来,所有敌对国家的战争与革命,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是啊,孰轻孰重呢?这世界上有两种事。第一种,发生的时候轰轰烈烈,百年之后没有人知道它发生过。第二种,发生的时候安安静静,百年之后成为文明的坐标。
    第一种事,比如皇帝嫁女儿。第二种事,比如这本书的封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