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2千字
字数
2022-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所有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人类学学者和她的全职妈妈朋友们,一起寻找“我是谁”,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人类学学者对全职妈妈社群四五年持续参与、观察、记录和思考的纪实作品,也是社会学及人类学笔记,真实呈现全职妈妈的境遇,思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困境。
反思和探索女性价值多元的可能性,回应一位全职妈妈的小心质疑:“难道我们女的就只能接受生娃带娃养娃的命运?”回应她们流着眼泪发出的感慨:“这个社会怎么对全职妈妈这么不友好。”可能,我的这本书就要回答,女性可以身处更加包容的社会,可以拥有更多可能的选择,并不需要被某种命运绑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共情的冰斧 一个人类学学者和她的全职妈妈朋友们
- 模糊的“无定论”状态
- “我是谁”的认同之路
- 人类学学者与全职妈妈
- 你我之间,动情的观察者
- 1 成为全职妈妈 听不到那些质疑的声音吗?
- 全职妈妈?难道还有兼职的妈妈?
- 新阶层的兴起
- “全职妈妈”的热议,往往指向的是无奈和焦虑的情绪
- “跳桥胖子”的假设——你为什么选择做全职妈妈?
- 如果付出与回报并没有因果律
- 职业身份的告别,失去的仅仅是头衔吗
- 两代女性的命运分岔
- 家庭主妇是“女子半边天”的对立面吗
- 女性抉择意味着人生成本的付出
- 碰撞:那些现实的坚硬与柔软
- 2 无法衡重的操持 时间贫困和无薪劳动,当代的西西弗斯
- “一尘不染的家就是我的战利品”
- 无限劳动就像时间粉碎机
- 没有逻辑,无法成为故事讲述主题的家务
- 人类漫长的“女人喂养家庭史”
- 离群索居的家务劳动
- “无薪”劳动
- 3 密集母职压力,有没有解绑的可能?养育者变成“产品经理”,无处不在的竞争
- 你自主选择成为妈妈的吗?
- 抑郁和迷失,全职妈妈的第一道坎,怎么渡过?
- 抑郁亲历:无边无际的漆黑
- 无奈回归,没有选择的选择
- 被锤进妈妈的模板,忍成内伤
- 育儿变成KPI,承担起家庭乃至家族阶层保卫战的重担
- 那些爆款微信公号里,孩子是“优秀产品”,妈妈做“产品经理”
- 母亲高投入是孩子优秀的必然因素?
-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放下密集育儿的执念
- 4 富裕的穷女人 全职妈妈的家庭政治经济学
- 女性也有可能是狩猎者
- 不在职业体系之内,就没有市场薪酬
- 全职妈妈“讨薪之旅”
- “抹茶冰激凌”,这一口吃得到还是吃不到,关乎尊严
- 探索与“醒来”,要不要做“当代娜拉”
- “最小的合伙制股份公司”
- 摇晃的“巢穴”,回到泥土之上
- 5 为爱而婚之后呢?谁会不需要亲密关系的给养?
- 这就是幸福的模样啊
- 爱的代价现实版
- 减肥风波:一件小事的执著,是为了赢回自己
- 如果主权匮乏,怎样固守边界?
- 先平等再谈爱
- 能否抽身于婚姻之外看婚姻
- 暂时的逃逸:西方有四天的廊桥遗梦,东方有午后三点的昼颜
- 6 退无可退,阁楼上的“疯女人” 情绪困境,你为什么“杀死”了一部分的自己?
- 情绪不说谎
- “脑海里的橡皮擦”大脑的早衰信号
- “背锅侠”的愤怒与郁闷
- “赞美对我来说是奢侈品”
- 孤独者的大脑成像
- 奇奇怪怪的“疯”女人们,只是文学作品形象吗?
- 灯塔型女性与当下的女德鼓励,异曲同工
- 失语的完美主妇
- 以“疯”取胜,找回的自我
- 逆皮格马利翁效应
- 7 “女为悦己者容” 取悦自己,是全职妈妈找回自我的重要一步
- 美就行了,一次视觉派对的意义
- 美,本身就是一种祝福
- 实用价值优先?
- 妇好,被称颂的力与美
- 进入家庭后,无法再拥有真实的“被看见”
- 追求美,是进入一种束缚还是获得解放?
- 8 身体与爱欲 亲密关系最真实的部分,无法伪装
- “阅读”男人,讨论成年人的情爱
- 性与爱,婚姻真实状态的试金石
- 靠爱活着的我们,纯净的性爱是一种本能
- 性爱需求的生理机制
- 性生活与性服务,不平等,无欢爱
- 性是一个爱的过程,但如果性只是手段
- 女德中的性禁忌
- 9 寻找回来的自我 我是谁,我来决定
- 全职妈妈/烘焙师
- 用烘焙起跳的新人生
- 可以掌控的满足感和收获的甜蜜感
- 全职妈妈/讲师
- 从“自助”到“助人”
- 全职妈妈/写作者
- 文字构筑的世界
- 谁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 因抱团而闪烁的生命光芒
- 尾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