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审视莫里森对重构当代母性身份的思辨式主张,进而考察其对西方母性研究的回应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母性书写,在文本选择上,研究依循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依次选择《慈悲》《宠儿》《秀拉》《最蓝的眼睛》《家》《爱》以及《上帝救助孩子》等七部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在研究话题上,本书筛选并聚焦“流动性母性”“母性愤怒”“母女纽带的断裂与重续”“母性异化与反思”“母爱的缺失与对母性的认知重构”“母性的幻灭与超越”以及“母女关系的伦理解读”等核心话题,总结莫里森对母性文化特质的全面而独到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缩略语对照
  • 导论 母性研究与莫里森小说创作
  • 第一节 西方母性研究与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母性书写
  • 第二节 莫里森作品中的母性主题
  •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流动性母性:《慈悲》对母亲身份的反思
  • 第一节 正义的反母性行为
  • 第二节 非传统的母性体验
  • 第三节 母性的传承力量
  • 小结
  • 第二章 《宠儿》中母性愤怒的情感研究
  • 第一节 母性愤怒的认知机制
  • 第二节 母性愤怒的情感力量
  • 第三节 走出愤怒的情感交流
  • 小结
  • 第三章 《秀拉》中母女纽带的断裂与重续
  • 第一节 弑母文化:母女纽带断裂的缘起
  • 第二节 母爱理解错位:母女纽带断裂的强化
  • 第三节 主体间性与有效沟通:母女纽带的重续
  • 小结
  • 第四章 《最蓝的眼睛》中的母性异化与反思
  • 第一节 “不合适的母亲”:母性异化的表征
  • 第二节 从期待到毁灭:母性异化的嬗变成因
  • 第三节 打破沉默:对异化的反思
  • 小结
  • 第五章 《家》中黑人母爱的缺失与对母性的认知重构
  • 第一节 母爱缺失与黑人子女的存在危机
  • 第二节 母性缺位的伦理分析
  • 第三节 母性认知的重构与“家”的重建
  • 小结
  • 第六章 《爱》中母性的幻灭与超越
  • 第一节 梅的母性缺失
  • 第二节 克里斯汀与希德的母性幻灭
  • 第三节 叙述者L的超越性母性
  • 小结
  • 第七章 《上帝救助孩子》中母女关系的伦理解读
  • 第一节 “女家长”的外衣
  • 第二节 “地位权力—经济权力”的角逐与转化
  • 第三节 母女伦理关系的重塑
  • 小结
  • 第八章 莫里森小说中制度化母性的存在悖论
  • 第一节 一把双刃剑:制度化母性的本质
  • 第二节 “不浓的爱不是爱”:对制度化母性的渴求
  • 第三节 “你才是最宝贵的”:制度化母性的束缚
  •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