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自然科学家爬梳历史文献,探讨中国气候变化及其规律。

内容简介

作者竺可桢从文献中发掘资料,借助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提出观点,是一篇篇充满知识、趣味盎然的科学小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认识竺可桢
  • 一 天道与人文
  • 气候与文化
  •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 中秋月
  • 牵牛与织女
  • 北斗九星
  • 说云
  •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 柳条能漏泄春光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天气和人生
  • 气候和衣、食、住
  • 气候与卫生
  • 二 古今气候变迁考
  •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 中国古籍上关于季风之记载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时期(约前3000—前1100)的中国气候
  • 物候时期(前1100—1400)的中国气候
  • 方志时期(1400—1900)的中国气候
  • 三 顺应天时
  • 顺天时,救民疾
  • 中国之节气
  • 中国古代之月令
  • 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
  • 季风之成因
  • 气候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 什么是物候学
  • 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 物候的南北差异
  • 物候的古今差异
  • 以农谚预告农时
  • 四 改造自然
  • 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 二十八宿与浑天仪
  • 我国东部雨泽下降之主动力
  •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 纸鸢与高空探测
  • 气球航行之历史
  • 飞艇航行之历史
  • 沙漠的概念与沙的来源
  • 沙漠的魔鬼
  • 论南水北调
  • 让海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家小文

    作者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哈佛博士,1936 年任浙大校长 13 年,当时的浙大被誉为东方剑桥。本书反映出其文史大家的一面,国学功底深厚,本书集结文章,不谈其科学性,只纯文学欣赏也值得一读,尽显大家风范,纯粹膜拜研读。补充些题外话:近代科学中,气象学和地理学进步最大,主要是算力的超级进步,现在气象预报已经精确到以分钟和小时细分刮风下雨,地域已经精细到区县级。作者这一辈学者学贯中西,可身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黎明前黑暗期,因小时候传统文化对世界观的塑造,让他们对祖国前途命运充满自信,少年期的三观教育真是重要。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时候只知道竺可桢是个地质学家,再大一点知道他是 “浙大保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一个搞科学的也可以这么博古通今,写得一手好文章。不得不说现代好多学者是今人和古人之间的桥梁,他们生活在白话文和古文同时存在的年代。现在我们对白话文习以为常,很多时候看古文挺困难的,前人的一些白古相间的作品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竺可桢先生

        人生不可错过!通达古今中西大科学家 - 竺可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1999年批准组建的全国首批7家试点出版集团之一,拥有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十月》《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卡通》《夜北京》杂志社。集团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 集团公司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5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万余种、15亿多册,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大奖和文学大奖。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600种,在销品种约8000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持续稳居前列。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北京出版社曾两次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2009年,集团公司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