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今历史学界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内容简介

15世纪的欧洲,人们仍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仅拉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序幕,还彻底摧毁了中世纪的道德观念,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习俗风貌。

现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但是,鲜少有人思考,在仅凭肉眼观测星空的时代,哥白尼为何会提出与实际感官完全不符的“日心说”理论?在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认定“地心说”为真理的16世纪,是什么动机使哥白尼如此“大胆”地重新制定行星秩序?如此“激进”的哥白尼理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它的提出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随后又有哪些关键的事件推动着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后继者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他们遭遇了哪些阻碍?如何与旧秩序的维护者进行角逐?他们之间关系如何?最终又是如何促成这场漫长的颠覆?

本书作者耗时23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哥白尼问题”的奥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哥白尼问题: 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册)
  • 导论
  • 历史问题
  • 本书提要
  • 语词说明
  • 第一部分 哥白尼的可能空间
  • 1 天学文献和星的科学
  • 印刷术、行星理论和预言类别
  • 哥白尼例外论
  • 对知识和知识创造者进行分类的实践
  • 星的科学
  • 理论与实践的分类历史
  • 理论占星学
  • 行星序列与哥白尼的早期成长
  • 哥白尼的问题:无解之题
  • 2 构建未来
  • 预言年鉴
  • 通俗韵文预言
  • 占星预言活动的主要城市
  • 3 哥白尼与博洛尼亚预言家危机,1496—1500
  • 博洛尼亚时期,1496—1500
  • 从克拉克夫法团(Collegium)到博洛尼亚大学校(Studium Generale)
  • 博洛尼亚和“可怕的意大利战争”
  • 占星家的战争
  • 皮科对占星家的批判
  • 诺瓦拉和哥白尼:置身博洛尼亚预言文化之中
  • 预言家、人文主义者和十六人团
  • 哥白尼:助手和见证者
  • 阿威罗伊派哲学家与水星金星的次序
  • 哥白尼的《短论》:七种假设
  • 哥白尼、皮科和《天球运行论》
  • 第二部分 末日预言和占星预言的信仰与跨信仰空间
  • 4 维滕堡与罗马之间:新体系、占星学与世界末日
  • 梅兰希顿、皮科与自然占卜术
  • 雷蒂库斯的《第一报告》与维滕堡-纽伦堡文化圈
  • 世界—历史预言与天体运行
  • 天体秩序及其必然性
  • 存在于结果之中的必然性
  • 没有偏心匀速点的天文学
  • 基本原理还是不加证明的星表
  • 《天球运行论》的出版
  • 圣经与天体秩序
  • 《天球运行论》
  • “原则性想法”
  • 5 维滕堡对哥白尼理论的诠释
  • 维滕堡:梅兰希顿和星的科学
  • 梅兰希顿学术圈、雷蒂库斯、阿尔布莱希特的庇护
  • 雷蒂库斯、梅兰希顿与哥白尼
  • 莱因霍尔德、阿尔布莱希特以及维滕堡诠释的形成
  • 《普鲁士星表》、庇护人和天学作品
  • 维滕堡诠释的巩固
  • 维滕堡的高级课程
  • 德国——数学的摇篮
  • 结论
  • 6 占星学可信度的多样性
  • 人类先见之明的危险性
  • 成为一名成功的预言家
  • 本命占星集的涌现
  • 从维滕堡到鲁汶
  • 约翰·迪伊和鲁汶
  • 走在危险占卜术的边缘
  • 7 罗马的预言,怀疑论与天体秩序
  • 罗马教廷的《天球运行论》
  • 神圣目录与天文学
  • 归入正统
  • 占星学、天文学,以及后特伦托时代天文学中数学的确定性
  • 耶稣会的“进行方式”
  • 克拉维乌斯对行星次序的看法
  • 学科张力
  • 六基数流派的天文学
  • 哥白尼问题: 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下册)
  • 第三部分 接纳意料之外的、异常的新奇
  • 8 行星秩序、天文学改革,以及非凡的自然规律
  • 天文学改革与天文迹象的解读
  • 新皮科派学者
  • 不相信数字
  • 理论天文学家与1572年新星“科学”的兴起
  • 新星的一般位置
  • 宫廷空间与网络
  • 哈格修斯关于新星的争论
  • 贵族天文学家的新兴角色
  • 第谷与皮科,普通的反对者与指名道姓的反对者
  • 第谷问题,1574年
  • 第谷对皮科批判的解决方法?
  • 1577年的彗星及其论证空间
  • 彗星的占星学与末世论含义
  • 语言、语法与彗星观测的可靠性
  • 位置和次序,彗星和宇宙
  • 小结
  • 9 第二代哥白尼学说支持者:梅斯特林与迪格斯
  • 米沙埃尔·梅斯特林
  • 梅斯特林对占星学的犹豫
  • 推理的实践
  • 托马斯·迪格斯
  • 《羽翼或阶梯》中迪格斯对哥白尼的看法
  • 星的(再)分类
  • 数学家的法庭
  • 重新组织哥白尼
  • 伦纳德·迪格斯 《永恒的、效果良好的预言》中,托马斯·迪格斯“增补”的无限宇宙
  • 铅锤轨迹
  • 小结
  • 10 读物的增长
  • 中间道路的出现
  • 在“中间道路”上
  • 商议天球的本体论
  • 罗特曼的转化与第一次哥白尼论战
  • 乔尔达诺·布鲁诺
  • 布鲁诺与星的科学
  • 第四部分 捍卫神圣计划
  • 11 开普勒对哥白尼理论的展现
  • 16世纪80年代末哥白尼理论的境况
  • 反事实语境下的开普勒
  • 开普勒的哥白尼思想在图宾根的形成,1590—1594
  • 开普勒天文学家角色的转变
  • 开普勒的物理学和天文学问题及皮科
  • 开普勒与皮科何时相遇?图宾根时期?
  • 金块
  • 格拉茨的预言(和推理)
  • 开普勒的哥白尼宇宙学与预言
  • 上帝的计划、原型原因以及世界的起源
  • 从开普勒的多面体假说到对哥白尼的逻辑学和天文学辩护
  • 12 开普勒早期的读者,1596—1600年
  • 《宇宙的奥秘》
  • 图宾根神学家和公爵
  • 德国学院派数学家
  • 开普勒的《宇宙的奥秘》与坚持中间道路的群体
  • 第五部分 世纪之交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的现代主义者们
  • 13 第三代哥白尼主义者:伽利略与开普勒
  • 比萨时期的伽利略与星的科学
  • 伽利略与维滕堡和乌拉尼亚堡-卡塞尔关系网
  • 伽利略论哥白尼
  • 伽利略与开普勒
  • 作为“梅斯特林派”的伽利略
  • 帕多瓦的社交活动
  • 1600年:布鲁诺受刑
  • 1600年:威廉·吉尔伯特的磁力学计划
  • 现代化主义者之间的争论
  • 伽利略闭口不谈布鲁诺
  • 伽利略与宗教法庭的第一次冲突
  • 布鲁诺审判之后的哥白尼问题与占星学理论探讨
  • 开普勒对占星学基础的持续研究
  • 14 自然主义者的转变与天体秩序:构造1604年的新星
  • 预测到的三颗外行星相合与未预测到的1604年新星
  • 伽利略与意大利的新星争论
  • 卡普拉争论的荣誉与信誉
  • 伽利略与开普勒的新星
  • 天体自然哲学新解
  • 改良占星学理论的可能性
  • 《论新星》中的哥白尼问题
  • 创造空间
  • 产生新观念
  • 概括与小结
  • 15 开普勒的新星如何来到英格兰
  • 开普勒的新星在德国与意大利
  • 开普勒的英格兰运动
  • 转变天文从业者的立场
  • 第六部分 现代主义者、周期性的新现象,以及天体
  • 16 为秩序而斗争
  • 现代路线显露的问题
  • 现代主义者的多条道路
  • 沿着现代之路
  • 开普勒在行星理论上的重大转变与对其他方案的否定
  • 小结
  • 17 理论知识的现代化:庇护、声誉、学术社会性和上流人士的真实性
  • 理论知识与学术声誉
  • 以庇护为中心的天体知识
  • 庇护的边缘化
  • 佛罗伦萨宫廷的社交性
  • 伽利略离开帕多瓦前往佛罗伦萨的决定
  • 稳定望远镜新发现
  • 美第奇宫廷
  • 拉斐尔·古瓦尔特洛蒂(Raffaelo Gualterotti,1544—1618)
  • 乔凡尼·巴蒂斯塔·曼索(Giovanni Battista Manso,1561—1645)
  • 小结:贵族般的吐真者?
  • 18 伽利略可再现的新发现是如何传播的
  • 《星际信使》、新星的争议以及伽利略“对哥白尼问题的沉默”
  • 借助宏观镜头(Macro Lens)
  • 开普勒与伽利略的哲学及其著作的对话
  • 1610年5月,伽利略与托斯卡纳宫廷的谈判
  • 事实上的见证、出版以及强烈的抵制
  • 马基尼的战略撤退以及7/11问题
  • 伽利略和开普勒
  • 苏格兰的科学外交
  • 伽利略的新发现和耶稣会
  • 结语: 大论战
  • 占星学预言与天文学革命
  • 哥白尼主义者与师生关系
  • 17世纪对改变信仰的看法
  • 漫长的16世纪的终结
  • 巩固的时代
  • 权衡各种可能性
  • 世纪中叶之后的哥白尼问题
  • 罗伯特·胡克、艾萨克·牛顿及关键实验
  • 哥白尼问题
  • 译名总表
  • BIBLIOGRAPHY
  • Index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到学术圈,哥白尼和他最早的几代追随者,跟今天的科学家群体很不同。今天的科学家群体相对独立,为自己的学术主张服务。而当时的学术圈依附于宫廷和豪门贵族,学者,尤其是天文学家群体,特别热衷于为贵族的生活需要服务。面对皮科对占星术和天文学提出的挑战,当然不只哥白尼一个人展开了回应。16 世纪有大量占星家和天文学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皮科的责难。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是众多新思想之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哥白尼问题》

      本书作者耗时 23 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 “哥白尼问题” 的奥秘。本书的核心内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但天文学家哥白尼对此提出挑战,创建了与人们实际感官完全不符的日心说理论。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拉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巨大飞跃,但哥白尼如此大胆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动机是什么?他的理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又有哪些关键的事件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作者经过文献解读和文化论证,认为哥白尼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占星术回应质疑,用天文学的技术方法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模型,从而让占星术可以有更可靠的应用,满足大众和贵族的精神需要。作者用全新的文化视角,重新回答了困扰科学史界多年的 “哥白尼问题”。本书介绍了 “哥白尼问题” 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哥白尼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要放弃地心说,创建全新的宇宙体系,以及这个问题为何会成为科学史上的重大疑难问题。 然后,本书介绍了作者用二十多年时间找到的关于 “哥白尼问题” 的答案,他从宗教和文化视角出发,考察了当时天文学家和占星家的生存状态,指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动机,不是为了引爆科学革命,而是基于占星术发展的需要。作者对 “哥白尼问题” 的探讨,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制约,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去谈论科学史问题。比如,在哥白尼所处的时代,某种学说之所以能得到广泛传播,除了这种学说自身的严密逻辑和应用价值以外,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有很大关系。在中世纪末,不同思想学说进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是纸质书。哪位学者能得到贵族的资助,或者能与出版商合作,印刷出大量设计精美又价格便宜的纸质书,那么,他的学说就更容易获得大众和学术圈的关注,从而更容易赢得社会声望。说到学术圈,哥白尼和他最早的几代追随者,跟今天的科学家群体很不同。今天的科学家群体相对独立,为自己的学术主张服务。而当时的学术圈依附于宫廷和豪门贵族,学者,尤其是天文学家群体,特别热衷于为贵族的生活需要服务。面对皮科对占星术和天文学提出的挑战,当然不只哥白尼一个人展开了回应。16 世纪有大量占星家和天文学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皮科的责难。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是众多新思想之一。当时的学术界,第一次开始面对如何分辨不同思想学说的难题。也就是说,几种不同的学说都能有效地回答问题,那我们要用什么标准对这些学说进行取舍呢?如果不同的宇宙体系对天文现象的解释力差不多,那么,靠什么判断它们的优劣呢?这是哥白尼留给后代追随者的问题,这些追随者包括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所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与其说是某种具有先进性的革命,倒不如说是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尝试多元的文化,尝试不同的解法。而新发明的印刷术、新崛起的贵族势力和新的逻辑标准,都是哥白尼学说得以推广和传承的重要动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