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直面千禧世代低中阶级的生存困境,书写无法从事生产也无力参与消费的“新穷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集结了作者移居英国多年来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发表的一系列非虚构文章,讨论了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

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作者从自己在英国生活十二年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观察英国社会政治、民生和文化。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

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这些日常来不断延展视野,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从一个观察者,变成一个行动者
  • I 两极化的社会
  • 贫穷的质感
  • 年老的隐喻
  • 英国乡村纪实:当田园遇上全球垄断资本主义
  • 路易逊的伦敦:多元化和世界主义
  • II 寻找同温层
  • 老工党的逆袭和左派的困境
  • 英国民间观察:附近、公共和在地的造乡
  • 疫情中的英国社会:最糟糕的人管制着最坏的时代
  • III 英国历史文化外两篇
  • 寻找替罪羊之旅:英国猎巫运动一瞥
  • 英国家庭史一瞥:惩罚与反叛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放下我執

    『彼时我正过着伦敦漂的苦逼生活,身兼 “穷人” 和 “移民工”,以及 “外来女” 三重身份,表面上是某某中文杂志的特约记者,游走于巴宝莉(Burberry)新装发布会、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ies)或英国国家芭蕾舞团(English National Ballet)之间,实际上是住在贫民区的有色人种,是摄政王大街(Regent Street)古董表店专拉中国游客的售卖翻译,是大雪天上门服务的 “中华神推”…… 在不同阶层之间换脸求生,卑微加重着耻感,我对尊严的渴望,自然就变得更加迫切起来 —— 这还是在我尚有工作,能养活自己的时候。那么失业的时候呢?如果有一天,我也沦为在食物银行排队领取罐头食品的慢性失业者,是否意味着尊严的终结?』全书最精采的,就是这一段话,里面信息量极大。首先是作者心态的转变,从在国内尚算优渥的生活,一下子 (被) 空投到英国后面对实际生活上的、物理上的真实转变,在本书的前几篇中她描述的更多关于自己的生存状态,有点年轻的坚强,又有很多沮丧的时刻。这些确实能让我也赞同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代,书中的很多困境,其中的辛酸想必都不难理解。但我还是心存疑问,如何达到分配公平,答案不应该是回归 “民主社会主义” 那么简单,总要有人分配,民主社会主义分配靠 ZF,自由主义分配靠市场。掌握分配大权的 ZF 是什么样,恐怕我们都看到了。所谓 Hard case makes bad laws,就是说看似明显的正义的结果,其背后可能隐藏危险。比如文中,时常会看到对富人的敌意。比如溜进聚会中和女主人的聊天中,女主人的话确实很伤人(认为穷人没有自制力买糖分高的食物云云),比如关于新冠富人的影响只是不能去滑雪,隐约感受到作者的仇富情绪。渴望的公平不可能通过更少的富人来实现。太渴望一个解决方案,往往会陷入思想的极端。接下来慢慢地政治宣言的味道开始出来了,我很理解她想要为穷人发声,她觉得撒切尔让房屋市场自由化是一个倒退,对工人阶级权利的剥夺。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计划经济、房屋分配真有想象中那么好吗?远的不看,可以去看《繁花》,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问题不是说她要保护和帮助被剥夺的人不对,而是她所主张的实现方式,实际上是与她的主张背道而驰的。我个人认为全书的重点,其实就是围绕尊严这个词。从开头作者自我感觉上尊严的丧失,到思考这些所谓底层人们的尊严,是否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到最后探讨的方向,还是绕不开国家政策的层面,要加强对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就还是需要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政府,才能有办法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穷人不是贫穷的罪魁祸首,而是它的产物。贫困也不可能通过 “自律” 痊愈贫穷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并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家庭就能解决的事,全世界的穷人都过得不好,发达国家也一样共同富裕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入英国社会底层的窥视镜

        感谢作者的躬身入局,让读者看到当下仍在进行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抗争。工党与保守党的政治角逐,民间社会团体的抱团取暖,lower middle 阶层的焦虑,富人阶层的何不食肉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