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直面千禧世代低中阶级的生存困境,书写无法从事生产也无力参与消费的“新穷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集结了作者移居英国多年来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发表的一系列非虚构文章,讨论了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

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作者从自己在英国生活十二年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观察英国社会政治、民生和文化。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

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这些日常来不断延展视野,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从一个观察者,变成一个行动者
  • I 两极化的社会
  • 贫穷的质感
  • 年老的隐喻
  • 英国乡村纪实:当田园遇上全球垄断资本主义
  • 路易逊的伦敦:多元化和世界主义
  • II 寻找同温层
  • 老工党的逆袭和左派的困境
  • 英国民间观察:附近、公共和在地的造乡
  • 疫情中的英国社会:最糟糕的人管制着最坏的时代
  • III 英国历史文化外两篇
  • 寻找替罪羊之旅:英国猎巫运动一瞥
  • 英国家庭史一瞥:惩罚与反叛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