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和菜头推荐。青少年暑期必读书。诺奖得主作品,让你脚步更坚定,体验探索自我的精神之旅。

内容简介

这本书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婆罗门之子
  • 沙门
  • 乔达摩
  • 觉醒
  • 第二部
  • 迦摩罗
  • 尘世间
  • 轮回
  • 在河边
  • 船夫
  • 儿子
  • 乔文达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请你一定不要错过姜乙|读《悉达多》

    我读外国文学,多数时候的感受都像在走迷宫,忙活了半天发现还在原地打转。除了消耗一点卡路里,其他收获寥寥。选择黑塞的这本《悉达多》也是一次网上冲浪的机缘巧合,决定挑战它是做了思想准备的。开始没太注意版本,在首页一搜索就找了本来读。结果在意料之中 —— 读不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就是在这样自暴自弃的状态里,我发现了姜乙的译本。感谢她把我从迷宫里解救出来,引我走进一个全新世界。毫不夸张,刚看开头就跪了!全书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美得如同流动的诗,让人欲罢不能。这一定一定,是跟诗人黑塞最同频的译本。姜乙在后记里写道:黑塞的语言是美的 ——《悉达多》是一部完全是诗的、充满歌咏性、音乐性的,光彩夺目的杰作。尽管我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黑塞的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我觉得她做得相当好了。这不仅仅只是我的个人偏爱。我找来了一处对比,看看你的感受。“悉达多面临着一个目标,唯一一个目标,那就是摈弃渴求,摈弃愿望,摈弃梦想,摒弃乐与苦,摈弃所有的一切,以实现自我消亡,达到无我的境界,为变得空空如也的心觅得安宁,在摒弃自我的思索中等待奇迹出现 —— 这就是他的目标。”vs“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悲无喜。“我” 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 “我” 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 怎么样,是不是高下立判?没有程式化的套路,丝滑中溢出光彩。当精致渗透进每一个字符,甚至是标点符号里,那注定是一场曼妙的阅读享受。当然,这本书远远不只是文字的优美这样简单。所以我虽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读完它,思考整理却花了很久。这本书只有短短一百多页,却涵盖了人的一生。从少年满怀梦想的天真傲慢,无惧地走向对生命的探索,到成年后追逐金钱、权利、欲望、爱情,再到老年时遍历沧桑后的开悟。看悉达多,也是在看我们自己。罗曼罗兰说: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很多人在成年阶段就停滞了,空洞的活着。时常焦虑、自我怀疑,物欲占据了心灵,外界的声音盖过了内心的声音。所以我们需要一本书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迷失太久。悉达多的三项天赋给我启发很大。思考。等待。斋戒。思考代表不断地向内自省和向外吸收进步。等待代表着难得的耐心和在困难面前的那份坚持。斋戒代表极强的自律。这是他的宝,他的力,他不变的支撑。也是我们进步的前提。已拥有如此美德的悉达多,依然有被世俗围困的时候。情欲、贪欲和惰性,以及他最蔑视、时常嘲笑、视为最愚昧的唯利是图俘虏了他。他拜倒在钱财下。赚钱于他不再是游戏和琐事,而是枷锁和负荷。在充满诡诈的歧路上,他最终沉迷于卑劣的赌博。在这些快感的榨取中,悉达多从未如此明白:性和死是如此相近。你越沉溺的东西,往往越容易束缚你。在悉达多与恋人迦摩罗的故事中,还有一段很是吸引我。“迦摩罗的嘴唇固然美艳嫣红,但你若试图违背迦摩罗的意愿去强吻它,便不会得到一丝甜蜜。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 要说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当然是悉达多与船夫在河边的重逢。悉达多从倾听河水顿悟到: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我们花费过多时间追忆过往或惧怕将来,并没有太多意义。活在当下,感受当下,做好当下,才是本质。《悉达多》的故事虽然短小,却寓意深远。以上的见解尚且浅薄,但我想我会常读。

      8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告别旧我,走向……

      感谢 “Winky 星呀星” 的笔记让我翻开这本书,得到站内对本书也有精彩解读。一本文字干净、优美,篇幅短小,内容深邃的小说,对本书实在没有什么能说的,相信每个人读完都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黑塞的语言有多美我没法领会,但姜乙的译文实在是太精彩了,像旋律优美的音乐,将悉达多颠簸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们随着这段音乐,感受着悉达多的出世,入世,再出世,在旋律中寻找自我,舍弃自我,又安然于自我,不停变换着节奏却又丝般顺滑,真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就像本书所说:智慧是无法传授的,能传授的只是知识。要获得佛陀那种圆融通达、“无所模仿” 的智慧,只能亲自去经历一切,探索一切。那么本书也如此,听任何人的介绍、解读都不如亲自打开来读一读,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那将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感受!本书佳句摘抄:️勤学的悉达多,你要明白: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其实,魔鬼无所作为,魔鬼并不存在。每个人都能施展法术。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迦摩施瓦弥读道:“书写虽好,思考更佳;聪敏虽好,忍耐更佳。”️他在狂热的沙门岁月中被扼杀的感官渐渐苏醒。他品尝了财富、淫乐和权力的滋味。唯有聪明的迦摩罗深知,他内心仍是个沙门。指引他生活的一直是思考、等待和斋戒的技艺。他和孩童般的世人间彼此依旧陌生。️惊醒后,他感到自己被深深的悲哀包围。毫无价值,自己过着既无价值又无意义的生活。了无生气,他没有得到任何珍贵的、值得保留的东西。他孤单伫立,空洞得如同岸边遇难的破船。️悉达多深感惊恐。这正是他的境况:绝望,步入歧途,抛弃智识,甚至求死。这幼稚的求死之心不断滋生,乃至行将摆脱肉体,求得安宁!“唵” 字迫入意志的强烈远胜于近来悔恨和死意的折磨。这一刻促成他在不幸中、在癫狂中认清自己。“️我失去了财富,或财富失去了我。它已不在。世相之轮飞转,乔文达。婆罗门悉达多在哪里?沙门悉达多在哪里?富有的悉达多在哪里?无常之物更迭迅速。️他的 “我” 在他的圣徒气质中、傲慢中、精神性中隐藏起来。在他自以为用斋戒和忏悔能扼杀 “我” 时,“我” 却盘踞生长着。于是他终于清楚,任何学问也不能让他获得救赎,他该听从内心的秘密之音。为此他不得不步入尘世,迷失在欲望和权力、女人和金钱中,成为商人、赌徒、酒鬼和财迷,直至圣徒和沙门在他心中死去。他不得不继续那不堪的岁月,承受厌恶、空虚,承受沉闷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直至他最终陷入苦涩的绝望,直至荒淫且利欲熏心的悉达多死去。他死了。一个新的悉达多从睡眠中苏醒。这个新生的悉达多也将衰老,死去。悉达多将消逝。一切有形之物都将消逝。可今天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今天,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今天,他从河水的秘密中获悉一个撼动灵魂的秘密。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时间并不真实存在,乔文达,我时有感悟。而如果时间并非实在,世界与永恒、苦难与极乐、善与恶的界限亦皆为幻象。”️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哦,乔文达,这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我爱石头、河水,爱所有我们可见并可以求教之物。我爱一块石头,乔文达,爱一棵树或一块树皮。这些是物,可爱之物。但我不爱言辞,学说于我毫无价值。它们没有力,没有柔,没有颜色,没有棱角,没有气味和味道。作为言辞,它一无所有。或许正是言辞阻碍你获得安宁。因为救赎与美德,轮回与涅槃也只是言辞。世上并无涅槃,涅槃只是个言辞。”

        3
        2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找自我的精神独立历程

        这是一本会引导人反观自我的圣典。本我、自我、超我,都是 “我” 的一部分,如何自洽?主人公悉达多年轻时选择出世,抛弃尊贵,禁欲苦行;中年时又选择入世,纸醉金迷,纵欲豪赌;老年时再次抛下一切,在经历了儿子的离弃后,他再次内省,这一次的内心觉知和清理,终使他找到真我,天人合一。跟随悉达多寻找自我的过程,阅读时会自然生出反省之心,进行超越日常琐碎的自我观察,爱恨贪嗔,生老病死,这都是生命自然的状态啊,是压抑还是接纳?压抑不易,接纳更不易!我们只能练日常、战无常。全书字数很少,却字字珠玑。悉达多的每一次的发言都发人内省,富含哲思。比如:“我已对法义和修习感到怀疑和厌倦,我不再信仰圣贤的言辞。…… 是通过探索,求道;是通过深观,禅修;是通过认知,彻悟;而不是通过法义修成正果,没有人能通过法义得到解脱。” 我忍不住击节叫好!自我建构是一个过程,诸多的思考、情绪、经历都是 “自我” 的基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反观现在的我们,即使散步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听书或听音乐,智能手机的无孔不入,让我们几乎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这种状态下滋生的躁动不宁或安静笃定,都可能是贫乏又虚弱的表象。多读几遍悉达多吧,“色如聚沫,痛若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 心静即是福。

          转发
          2
        • 查看全部330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