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第32届三得利学艺赏,一部关于伊藤博文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的传记作品。

内容简介

伊藤博文早在幕末维新时期就留学英国,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在明治维新后,他制定宪法,开设议会,出任第一代总理大臣,构建了近代日本的框架。

但是,后世对伊藤博文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认为他是没有哲学头脑的政治家,是没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主义者,是吞并韩国的幕后推手。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

本书从“文明”“立宪国家”“国民政治”三个视角,详细考察了伊藤博文的整个人生轨迹,明确了他那些被忽视的思想与国家构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个值得关注的观察与研究伊藤博文的新视角
  • 中译本自序
  • 前言
  • 凡例
  • 第一章 与文明的际会
  • 1 “博文”的诞生
  • 2 对制度的眼光
  • 3 从急进到渐进
  • 第二章 立宪国家构想
  • 1 通往引进立宪政体之路
  • 2 明治十四年政变
  • 3 旅欧宪法调查
  • 4 宪法制定期伊藤的思想
  • 5 超然演说
  • 6 作为国民政治的宪法政治
  • 第三章 1899年的宪法宣传
  • 1 万物变化
  • 2 全国游说
  • 3 修改条约与加入文明国家
  • 4 灌输国民政治
  • 5 以实学创造国民
  • 第四章 知识团体
  • 1 走向立宪政友会之路
  • 2 与政党政治的距离
  • 3 立宪政治与政党政治
  • 4 结成政友会
  • 5 从“党”到“会”
  • 6 作为智囊团的政党
  • 第五章 明治国家体制的确立
  • 1 政友会的挫折
  • 2 从政友会到帝室制度调查局
  • 3 1907年的宪法改革(一)
  • 4 1907年宪法改革(二)
  • 5 伊藤博文的明治国家体制
  • 第六章 清末改革与伊藤博文
  • 1 1898年对中国的访问
  • 2 戊戌政变及其遭遇
  • 3 与张之洞的见面
  • 4 “宪法宣传”过程中的中国观
  • 5 对中国的重新认识
  • 第七章 韩国统监的“亚努斯”面孔
  • 1 统监与总裁
  • 2 “文明”政治的传道
  • 3 韩国统治中的军队制度改革
  • 4 韩国统治的失败
  • 后记
  • 文献略记
  • 参考文献
  • 伊藤博文年谱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