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摄影理论的思想之源,与《论摄影》《明室》齐名的“摄影圣经”。

内容简介

摄影昭示了一个灵光消逝的年代,但也正是摄影,“让一切又重新清新明朗”。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

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摄影小史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前言
  • XIII
  • XIV
  • XV
  • 结语
  • 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简,1936年
  •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何谓灵光

    本雅明在书中给 “灵光” 下了个定义:它是 “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 “此时此刻” 成为显像的一部分 —— 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这个定义颇为诗意,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够全面。按照自己的理解,机械复制和网络传播对艺术品 “灵光” 的冲击:一、艺术品独一无二的属性丧失了,甚至不再重要了。艺术品通过机器标准化、批量化制造出来,唯一性丧失了。甚至在数字时代,一件艺术品的唯一性甚至不再重要(当然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有可能减缓这个趋势)。艺术品丧失了唯一性,首先丧失的是用作宗教用途的价值,膜拜功能逐渐转变为展示功能。其次丧失的是作品的历史感,也就是作品对被生产出来的当时的反映。最后,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如果说印象派绘画提高了作品产量,让中产阶级也买得起艺术品,那么以摄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品,则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它。原先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阶级的区隔,一种上层阶级审美品位的象征。而现在,阶级品位的区隔需要诉诸于非视觉的知识,这样让当代艺术越来越晦涩、观念化。二、艺术品和观众的距离变得更近了。我们可以在家里的墙上挂上各种绘画、摄影作品,可以通过电视、手机观看遥在千里之外的事物,艺术品不再身处某一处,而是身处各个时空。按照爱德华・布洛的 “心理距离” 说,美感乃是出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理距离,即观众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众对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得美感有利于快感,因此使观众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而现在,距离的拉近无疑会改变观众的审美心理,消解艺术品的神秘感和崇高性。三、人们欣赏艺术品所花费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少了。传统艺术品的欣赏需要聚精会神地凝视,美术馆建立了一个场,一个需要安静下来静静欣赏和思考的场,作品的出现不是随意的,而是严肃的。而当海量的作品出现在电脑、手机屏幕上,恐怕吸引不了一个普通人两秒的注意力。指尖滑动屏幕,只为了寻找更强烈的视觉刺激,作品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早都被抛在了脑后。四、传统艺术品是对人类劳动的体现,和对人类智慧的有力确证。在机械复制时代,人的双手并不直接参与艺术品的制作。看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观众会更多慨叹科技的进步、工艺的巧妙,更少地感叹于作者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即便这些科技也是人类发明的。当艺术品被机械复制大量生产时,这些特点一个个消逝了,艺术从遥不可及、此时此地的东西,变成了处处可见、随时随地的东西,多数艺术品,都是为了被拍摄、被在网络上传播制作的。当我们被艺术包围,艺术品自身的特点也深刻改变了,从时间性的、意义确定的,变成了瞬间性的、晦涩的、反思性的。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翻译味太浓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几个观点还是蛮有启迪的

      有空写读后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