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3千字
字数
2005-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媒介交流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当互联网出现、手机短信风靡、数字电视行将风行时,当受众从沉默的羔羊变成媒介的积极参与者甚至主导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曾经忽视的媒介交流功能。
当我们对媒介的交流功能加以重新认定后,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新媒介的出现及其对老媒介的冲撞,就可以把握住媒介的交流功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言
- 第一章 媒介与交流
- 一、语言媒介
- 二、文字印刷媒介
- 三、电话媒介
- 四、广播电视媒介
- 五、网络媒介
- 六、交互电视媒介
- 1. 多路信号,自主选择
- 2. 双层运作,互不干扰
- 3. 众多内容,自由组合
- 4. 同层推进,互动影响
- 第二章 媒介交流的形态
- 一、在版
- 1. 读者与新闻类信息的交流
- 2. 读者与教育类信息的交流
- 3. 读者与服务类信息的交流
- 4. 读者与娱乐类信息的交流
- 二、在场
- 1. 交流的角色
- 2. 交流的类型
- 三、在线
- 1. 报纸媒介的在线交流
- 2. 广播媒介的在线交流
- 3. 电视媒介的在线交流
- 4. 网络媒介的在线交流
- 第三章 媒介的交流意义
- 一、媒介的交流意义
- 1.关于“媒介就是讯息”
- 2.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
- 3.关于“地球村”
- 4.关于“热媒介和冷媒介”
- 二、媒介主体的交流意义
- 三、媒介客体的意义
- 四、媒介效果的意义
- 第四章 媒介交流的社会意义
- 一、交流与社会化
- 二、媒介交流与社会个体
- 1. 在时间上的变化
- 2. 在社会结构上的变化
- 3. 自我认定上的变化
- 三、媒介交流与社会整体
- 1、媒介交流与社会系统
- 2、媒介交流与意识形态
- 3、媒介交流与社会生活
- 第五章 媒介交流的文化意义
- 一、媒介交流的真实性
- 二、媒介交流的语境
- 1. 语言符号
- 2. 非语言符号
- 3. 语境
- 三、媒介交流的生态
- 1. 霸权与民主
- 2. 统一与多元
- 3. 整合与离散
- 4. 守成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