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20年第9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东南第一山”————雁荡山》。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太阳的“细节”
  • 病毒是个什么玩意儿
  • 细菌与病毒
  •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 科学远征
  • 银河系直径几何
  • “热浪”首袭南极
  • 手的起源有新线索
  • 人类自我隔离后的“城清水秀”
  • 六种南美“奇鱼”
  • 东方神药红景天
  • 苦丝瓜有毒吗
  • 想解决便秘,方法不是千篇一律
  • 你知道吗
  • 珠宝盆景 紫禁城中的“立体画”
  • 神秘的布朗族祭竜仪式
  • 古代政府如何减税
  • “牛市”“熊市”的由来
  • “马力”的由来
  • 巧克力曾被当作流通货币使用
  • 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被征服毁灭的世界
  • 海德堡大学 一部德国思想发展史
  • 盐里寻仙,市在云端
  • “东南第一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摸脸 = 说话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可以脑补一下我们的祖先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伴随着尖叫和嘶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捶胸顿足的样子。这是因为语音的复杂化是随着语言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肢体动作占据主导地位;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 “有危险” 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中的情感交流。总之,不管你是否相信,摸脸曾经是我们 “说话” 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与动物的吼叫不同,人类在数万年的进化中学会了发出各种复杂的声音。有些声音在频率和波幅上差异都非常细小。这些复杂的语音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人类语言。如今,人们触摸面部已经没有了具体的交流意义。然而,摸脸的行为作为人类语言进化的残留物成为了今天人类的习惯动作。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语言学家艾纽卡・琳达教授研究发现,人在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还有表达某些情感时,触摸面部的频率是平时的 2 倍左右。加拿大儿童语言学家劳拉・佩蒂特则发现,类似做鬼脸这些儿童肢体动作存在着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相似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触摸脸部等习惯性肢体动作的进化源头和认知机制。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发出声响(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目的。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这个过程与阑尾、智齿等器官的功能性退化类似。由于高级思维过程是由语言作为支撑的,人在进行思考时会下意识地触摸脸部或者头部。儿童的语言系统没有发育完整,因此儿童在交流时使用的肢体语言多于成人,在表达感情时经常会触摸脸部。这些现象提醒人们,曾经的人类语言远没有现在这样优雅和理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苦丝瓜有毒吗

      丝瓜是一种常见蔬菜,清香而柔嫩,但偶尔也会吃到发苦的丝瓜。据说苦丝瓜有毒,不能吃,这是真的吗?苦瓜也是苦的,怎么就能吃呢?为什么丝瓜会变 “苦瓜” 导致丝瓜变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些品种本来就是苦的,尤其是有棱丝瓜。再比如某些不利环境因素也会导致丝瓜变苦,如高温、干旱、光照不足等。肥料使用不当也是一种可能,比如氮肥过多,而磷肥、钾肥不足。还有可能因为丝瓜遭遇虫害和损伤,植株产生苦味物质。导致丝瓜变苦的是一种名为 “葫芦素” 的生物碱,它可以产生强烈的消化道刺激作用。由于清洗、浸泡、烧熟煮透都不能破坏葫芦素,因此苦丝瓜导致食用者中毒并非虚言。其实葫芦素并不是苦丝瓜独有,它存在于多种葫芦科植物中,例如丝瓜、瓠子、葫芦、黄瓜、冬瓜、西瓜、西葫芦等。这些果实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变身 “苦瓜”,比较常见的容易导致中毒的是苦丝瓜、苦瓠子。苦味蔬菜未必 “去火” 实际上,古人早就注意到苦瓠子会导致中毒,比如《本草纲木》记载,“苦瓠气味苦、寒,有毒” 以及 “浙人食瓠瓜,多吐泻”。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相关食物中毒的报告,有一些还是集体食物中毒,尤其是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居多。有些人以为丝瓜、瓠子发苦和苦瓜是一样的,甚至认为苦味蔬菜能 “去火”,所以买到苦丝瓜、苦瓠子也舍不得扔。实际上苦瓜的苦味并非葫芦素,是另一种叫作苦瓜素的物质,所以并不会导致食物中毒。葫芦素中毒的反应很快,绝大多数人在半小时到数小时之内发病,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偶尔有呕血、便血、心慌气短等症状。目前葫芦素中毒还没有特效药,主要是采取支持疗法,包括催吐、洗胃、补液等。但患者很快就可以康复,且没有后遗症,所以即使吃丝瓜中毒也不必惊慌,及时就医就好。当然也有例外,某些葫芦科植物的藤蔓、叶子和瓜蒂中葫芦素含量很高,可以导致严重中毒反应。例如干燥的甜瓜蒂可入中药,民间常用它来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偶有服用过多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生,煎服用量约为 50 克,偏方爱好者们一定注意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预防苦丝瓜、苦瓠子中毒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尝一下。无论生的还是熟的,如果发现味道发苦就不要再吃。另外,有些人鼓吹 “葫芦素有抗癌功效,所以苦丝瓜更健康”,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关于葫芦素的科学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体外细胞实验为主,离临床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与其捕风捉影地追求抗癌效果,倒不如预防食物中毒来得更实在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毒” 令人恐惧,两个字合体,更是让人避之不及。当生物学家说,每个人都自带 380 万亿个病毒时,也许那一瞬间你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就算没吓到自己,也开始嫌弃自己了吧?病毒的数量与大小一个体重 70 千克的人,全身有 30 万亿个细胞,其中 84% 是血液红细胞。生物学家却说病毒比细胞还多,难道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病毒?当然不是,因为数量并不代表体量。虽然人体细胞已经小到人眼看不见,但比细胞小得多的东西,还真有不少,比如细菌。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 38 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但是,这些细菌的总重量,只占我们体重的 1%~3%。这就是说,平均来看人体细菌比细胞小几十倍到上百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