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国际化的视野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文献。
内容简介
本著作以上海远郊区县——奉贤,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推进的案例,具体呈现区域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奉贤区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结合区情进行顶层整体系统设计,以制度创新引领推动实践探索,坚持硬件与内涵品质发展并重的思路。施文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历任上海市弘文学校校长、奉贤区社会工作党委书记。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党务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曾多次参与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主持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教育,因改革而精彩
- 第一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奉贤改革原点
- 第一节 从郊区到新城: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背景
- 一、悠久灿烂的文化新城
- 二、快速崛起的智慧新城
- (一)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
- (二)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
- (三)多元包容的人口结构
- 三、绿色生态的宜居新城
- (一)濒江临海的地理环境
- (二)宜居宜业的奉贤新城
- (三)美丽健康产业的“东方美谷”
- 第二节 从追赶到跨越: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历史基础
- 一、奉贤教育的发展轨迹
- 二、奉贤教育的发展现状
- (一)“四大”理念:科学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 (二)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三)育人模式:以“贤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 (四)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
- (五)关注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入学和优质教育的机会
- (六)职成教育: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三节 从跨越到品质: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追求
- 一、奉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 (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 (二)师资紧缺矛盾依然突出,队伍培养任务艰巨
- (三)学校内涵发展差距明显,教育品质内涵有待提升
- (四)职成教带动力不足,服务城乡一体化功能亟待加强
- 二、制约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要素分析
- 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趋势研判和突破要点
- 第二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本土设计
- 第一节 国外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经验
- 一、美国教育公平举措
- (一)教育“充足运动”
- (二)鼓励多样化办学
- (三)补偿教育计划
- (四)注重教师发展与均衡配置
- 二、英国教育公平改革
- (一)使用专项资金促进教育公平
- (二)通过国家课标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 (三)提倡通过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 三、芬兰教育公平政策
- (一)教育公平管理
- (二)建立学生帮助系统
- (三)学前及高校教育免费,保障学生接受教育
- (四)贯通学制,打开继续教育大门
- (五)帮助弱势群体
- 四、日本教师流动制度
- (一)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
- (二)教师流动制度的方案
- (三)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
- (四)教师流动制度的保障
- 第二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中国实践
-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轨迹
-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
- (一)推动城乡教育办学条件一体化
- (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专业发展
- (三)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动共享
- 三、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 (一)苏南模式:“学有优教”[25]
- (二)成都模式:“圈层融合”城乡互动[26]
- (三)上海模式:优质均衡发展
- (四)台湾地区经验:关注学生个体教育机会公平[27]
- 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程度测评
-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测评维度的构建
-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测评的典型案例
- 第三节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奉贤本土设计
-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二)系统论与控制论
- (三)和谐社会理论
- (四)共同体理论与城市发展论
-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价值诉求
- (一)践行教育公平
-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三)满足人民教育需求
- 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设计
- (一)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构想
- (二)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模型
- 第三章 资源布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
- 第一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 一、奉贤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 二、奉贤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 (一)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 (二)优质资源稀缺,资源布局不均衡
- (三)投入结构失调,使用效率不高
- (四)内涵建设投入不足,不能适应品质教育发展需求
- 第二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实践
- 一、落实责任主体,实现资源配置推进一体化
- (一)区镇统筹,明确职责
- (二)部门协同,科学配置
- 二、合理规划布局,实现资源空间形态一体化
- (一)依托三大组团联动发展,合理布局统筹规划
- (二)做强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培育引进优质资源
- 三、教育投入均衡,实现资源物质形态一体化
- (一)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均衡办学条件
- (二)推进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个优化”
- (三)实施经费统筹,优化投入机制,做到“三个适应”
- 第三节 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成效与深化
- 一、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成效
- (一)资源总量稳定增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 (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 (三)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 (四)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 二、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深化
- (一)依据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与学龄人口分布匹配
- (二)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
- (三)科学规划学校设点布局,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
- 第四章 委托管理:郊区与上海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一体化
- 第一节 委托管理的奉贤特色
- 一、托管理念:和谐托管
- 二、托管模式:多元托管
- 第二节 委托管理的机制
- 一、学校管理创新机制
- (一)建设托管共同体,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 (二)更新托管理念,明确共同价值追求
- (三)建章立制,以刚性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 (四)制定流程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 (五)精心设计项目,责任落实到人
- 二、教研科研驱动机制
- (一)健全教研科研管理机制
- (二)建立教研科研交流研讨机制
- (三)建立教研科研成果考核激励机制
- (四)建立教研科研专家引领机制
- 三、德育工作提升机制
- (一)规范德育工作,加强常态管理
- (二)共享德育资源,合作开展活动
- (三)借外力壮队伍,强化互动研修
- (四)从“输血”到“造血”,培育校本特色
- 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 (一)关注两个方面
- (二)探索五种方式
- (三)鼓励自主发展
- 五、文化发展培育机制
- (一)深入调研,凝聚共识,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 (二)交流融合,彰显个性,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自觉
- (三)吐故纳新,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品质
- 六、托管运行评估机制
- 第三节 委托管理的嬗变
- 一、创新推动,促进奉贤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一)托管序列实现了全覆盖
- (二)托管合作实现了长期性
- (三)教育体制实现了再创新
- (四)教育质量实现了大提升
- 二、“后托管时代”的思考
- 第五章 资源联盟: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
- 第一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建构
- 一、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组织架构
- 二、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三级管理”
- (一)构建联盟“三级”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 (二)构建科学化联盟评价指标,明确发展导向
- 第二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运作
- 一、管理互动
- 二、教师流动
- 三、教研联动
- 四、课程走动
- 第三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成效
- 一、形成“四动”资源机制,畅通共享通道
- 二、激发基层学校发展动力,凝聚发展合力
- 三、缩小区域教育“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 第六章 学区集团:区域内城区学校发展一体化
- 第一节 学区集团的组织架构:五大学区集团
- 一、小学学区集团
- 二、中学学区集团
- 三、九年一贯制学区集团
- 第二节 学区集团的实践机制:“四个一体化”
- 一、学校管理一体化机制
- (一)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 (二)团队组建,项目推进
- (三)干部培养,提升能力
- (四)文化融合,理念认同
- 二、教师队伍一体化机制
- (一)“输血”机制:教师柔性流动
- (二)“造血”机制:打造“优秀教师集群”
- 三、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
- (一)课程一体
- (二)教学一体
- (三)德育一体
- 四、评价考核一体化机制
- (一)评价原则
- (二)评价方法
- (三)评价指标
- 第三节 学区集团的区域创新:南桥新城教育联盟体
- 一、联盟体联席会议机制
- 二、联盟体教师成长保障机制
- 三、联盟体教育教学研讨机制
- 四、联盟体新教师互助机制
- 五、联盟体资源共享机制
- 第七章 内生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 第一节 师资聘任流动机制
- 一、区级统筹、区校协同、以校为主的教师招聘机制
- 二、倾斜农村、区聘校用、资源共享的教师流动机制
- (一)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推动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 (二)创新办学管理模式,推动优质教师资源柔性流动
- 第二节 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 一、“金字塔型”教师培训机制
- (一)基础培训,夯实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 (二)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三)推进名优教师培育,培养学科高端人才
- 二、“金字塔型”学校管理队伍培训机制
- (一)学校管理者基础培训
- (二)骨干校园长(书记)培养
- (三)名优校园长(书记)培训
- 三、“三五”师德评价激励机制
- 四、“双名三优”评选激励机制
- 五、创新农村教师激励机制
- 第三节 名优教师资源辐射机制
- 一、引领辐射
- 二、研训一体
- 三、评价激励
- 第四节 教师资源建设一体化的分析与思考
- 一、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分析
- (一)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有待加强
- (二)大部分教师认同城乡教师交流,但教师流动呈现“逆流向”
- (三)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但培训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 二、区域教师资源一体化的思考
- (一)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是推动师资一体化建设的先导
- (二)形成针对性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是稳定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根本
- (三)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保障
- 第八章 星光灿烂:学校自主发展一体化
- 第一节 “星光灿烂”之源:着眼需求,彰显个性
- 一、着眼学校自主发展,“星光灿烂”应运而生
- 二、“星光灿烂”运行状况
- 第二节 “星光灿烂”之行:自主规划,规范操作
- 一、自主申报机制,注重学校个性化
- 二、协同审核机制,提升管理专业化
- 三、民主决策机制,彰显决策公平性
- 四、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 第三节 “星光灿烂”之果:激发活力,多元发展
- 一、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 第四节 “星光灿烂”之思:从自主发展到创新发展
- 第九章 治理与评价: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
- 第一节 积分制入学:随迁子女融入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 一、积分制入学产生的背景
- (一)随迁子女规模数量超越奉贤教育的承载力
- (二)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是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 二、积分制的制定与实施
- (一)合理设定条件,严把指标关
- (二)多方通力合作,严把审核关
- (三)准确有序排位,严把入学关
- 三、积分制的成效与反思
- (一)随迁子女融入奉贤情况
- (二)积分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 (三)积分制推动了教育公平
- (四)积分制带动了社会管理工作创新
- 第二节 评价导向:城乡教育评价一体化
- 一、“十合一”综合督导
- (一)建立综合性内涵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二)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协同机制
- 二、专项督导
- 三、随访督导
- (一)创新挂牌督导体制机制,探索责任督学管理模式
- (二)建立责任区学校联盟体,按需匹配责任督学力量
- (三)提升责任督学专业水平,确保责任督学依法督导
- (四)明确随访督导内容要求,强化责任督学责任意识
- 四、建构多元评价反馈机制
- (一)向接受督导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反馈
- (二)向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反馈
- (三)向未受督导的单位和教育系统外的职能部门反馈
- (四)通过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
- 第十章 思考与展望:打造“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 第一节 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效与反思
- 一、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效
- (一)内涵发展机制创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 (二)教师资源建设机制创新:构建德能并重倾斜农村的教师培养机制
- (三)推动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创新:构建激活学校自主发展活力机制
- 二、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样本意义
- (一)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突出的典型性
- (二)“三化叠加”的普适性
- (三)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趋势性
- 三、区域城乡教育品质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一)教育队伍建设亟需突破
- (二)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亟需突破
-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需突破
- (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亟需突破
- 第二节 时代发展对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新要求
-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描绘了新愿景
-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新要求
- 三、上海城市发展新格局赋予城乡教育一体化新指引
- 四、奉贤区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新动力
- 五、核心素养育人新导向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内涵
- 第三节 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展望与行动
- 一、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 (一)指导思想
- (二)改革目标
- (三)重点项目
- 二、突破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瓶颈的思考
- (一)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活力
- (二)共享均衡优质教师资源
- (三)构建完善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