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9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汤一介先生的访谈、报道以及论文中了解全球意识观照下的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是记者们对作者的访谈、报道,以及学界对作者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由此可从生动活泼的口语或他人的视角等来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前言
- 清醒远见的中国哲人
- 全球意识观照下的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可作为两岸对话基础
- 走向世界走向现代 ——汤一介先生访谈录
- 在现代历史的纵横交接点上,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
- 文化的民族基础是文化的生命的根,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兴衰
- 把“寻根意识”与“全球意识”结合起来,创造会通中西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新文化
- 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有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与之配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机制
- 哲学:走向实践 ——访著名哲学家汤一介
- 致力于解答人类现实面临的共同课题:和平与发展
- 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全球意识观照下的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 投身于文化实践活动:中国文化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 文化历程的反思与展望
- 汤一介:给百年思想方程一个新解
- “该听自己的了”
- 和而不同的双向选择
- 复兴文化书院独缺大师之魂
- 汤一介:谈中国文化书院
- 汤一介:传统是根
- 当年常陪冯友兰先生挨斗
- 梁思成从佛光寺的大梁上掉下来
- 冯友兰挨斗时曾背慧能的偈
- 汤用彤人称“汤菩萨”
- 好的文化应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
- 儒学的现代意义
- 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
- 汤一介:在“传统”与“现代化”间踏出哲学道路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访著名学者、《儒藏》编纂与研究
- 汤一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延安的诱惑
- 教育太急功近利
- 我们都不追求名利
- 正处于伟大复兴前夜的中华民族需要“反本开新” ——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访谈录
- 主持编纂《儒藏》预计十六年完成
- 主张在全球意识观照下提倡儒学
-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也适用现代东方社会
- “执西用中”乃针对中国有失去自身文化传统的危险
- “和而不同”可以解决世界两大问题
- 中国传统哲学有三个基本命题
- 可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发挥儒学真精神
- 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此时需要“反本开新”
- 现在是要创造若干个中国化的西方哲学的时代
- 要建立中国化的解释学
- 相信中国哲学不会在中西融合之中失去自我
- 宗教消灭不了
- 儒教有一种强烈的宗教性并不是坏事
- 人要敬畏某种有宗教性的超越力量
- 人类各种文明必须共存、互补
- 父亲曾让我读《哀江南赋》
-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父亲用彤先生
- 近十多年才从迷茫中走出来
- 希望中国下一代能出现“中西兼通”的大哲学家
- 哲学家汤一介(一)
- 遇到事情你不要逃避它的困难
- 那一次,我积极参加了反美游行
- 她说这本书值得一看,我就认真读了
- 那个时候我最担心的事情是挨揍
- 实际上我们跟江青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 你的基础不牢固,想建出大厦来就非常困难
- 任何真理都可能是相对的
- 只有做事才能体会到快乐
- 用宽容、明智、理性的学术视角研究宗教 ——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
- 汤一介:给中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
- 一个家族,两代哲人
- 那是个没有哲学,也没有哲学家的时代
- “国学”在新轴心时代
-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 那一年,他想去延安
- 考上大学了,他决定做一个哲学家
- 他认识了她。他是组织委员,她是宣传委员
- 那个会上他做了一个演讲,非常轰动
- 现在做的两件事情:一件是编纂《儒藏》,一件是传承的问题
- 人为什么而活着?
- 汤一介的哲学之路
- 汤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 一个智者的哲学人生
- 提出改写中国哲学史
- 真善美与和谐的哲学价值
- “新轴心时代”理念
- “我是支持于丹的”
- 对邵建不同意见的回应
- 汤一介:师者谆谆儒骨仁心
- 与父亲不得不说的故事
- 激情燃烧的岁月
- 壮心不已的暮年
- 汤一介先生谈治学门径
- 汤一介:正道沧桑
- 正道沧桑
- 关于我的父亲
- 关于我的哲学人生
- 关于夫人乐黛云
- 关于乐黛云眼中的汤一介
- 汤一介:思想自由是最重要的
- 我讲的都是实事求是,所以符合马克思主义
- 我们对思想解放起了一定作用
- 完整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
- 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在全球意识下的多元化发展
- 思想自由是最重要的
- 汤一介:世事苍茫成云烟六经责我开生面
- 哲学之用是无用之大用
- 儒学面面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儒藏》: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
- 北大的精神,“士”的使命
- 采访手记
- “和而不同”,中国和平崛起拥抱世界 ——专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文化艺术顾问汤一介教授
- 上下五千年“和”字溯源
- “和”字领衔传统文化复兴
- 汤一介:自由是一种创造力
-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力”
- “文化大革命”后迎来学术生涯春天
- 中国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
- 要让《儒藏》成为最权威范本
- 学术双璧
- 伉俪情笃
- 坚持自身文化“主体性”
-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 家学人文风的熏染
- 破冰研究——“今后不能听别人的,得用自己的脑袋考虑问题”
- 东西对话——留住中华文化根脉,铸造大同社会理想
- 主编《儒藏》——卷帙浩繁之工,筚路蓝缕之举
- “现在没有产生大师的外在社会条件”
- 不断提出问题推动思想进步 ——访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
- 哲学要能提出一些问题
- 中国社会是个“礼法合治”的社会
- 现代“儒学”应从学理上发挥作用
- 希望《儒藏》至少在100年内为世界通用
-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访谈录
- 汤先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 汤先生为什么反对称自己为大师
- 探索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
- 创办中国文化书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在全球意识下,发展中国民族文化
- 汤一介:否定普世价值无法建设现代社会
- 儒家思想里的普世价值
- “东亚模式”和“西方模式”互补
- 不要把儒家“意识形态化”
- 不是“复古”而是“创新”
- 《人权公约》和《责任公约》
- 和谐为体,中庸为用
- 汤一介专访:思骋寰宇界岁砺金玉心
- 回顾获奖感受“设置奖项是对价值理性的重视”
- 追忆青年时光从心灵之问到赤子之心
- 回忆动乱年代在迷茫中顿悟独立意识的价值
- 置身繁荣思潮提出新概念,表述新观点
- 学术充实晚年诲人不倦,笔耕不辍
- 文化多元化趋势 ——访汤一介、乐黛云教授
- 汤一介、乐黛云获加荣誉博士学位
- 闲情寄趣 ——记汤一介、乐黛云夫妇
- 汤一介、乐黛云:爱情之树常青
- 著名学者汤一介、乐黛云
- 汤一介
- 乐黛云
- 汤一介、乐黛云:“学术上不能有指导思想”
- 汤一介、乐黛云小传
- “革命是太痛快的事情了”
- 在革命浪潮中的爱情
- “解放后就再没出过哲学家”
- “文化大革命”发挥了传统里面最坏的东西
- 在东西文化间探寻学术之道
- 汤一介、乐黛云:同行在未名湖畔
- 动荡岁月的相濡以沫
- 学术上的“中西合璧”
- 忙碌而快乐的晚年生活
- 汤一介、乐黛云:未名湖畔学界双璧
-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 筑建魏晋玄学的理论构想
- 我对西方文化并不排斥
- 我不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
- 自由是一种创造力
- 我不是大师
- 《儒藏》:一百年都不能替代的典藏
- 乐黛云:我有八分之一的苗族血统
- 从小就受到西方文学的熏陶
- 乐黛云:那时候我一心一意要革命
- 乐黛云:我劝沈从文留下来
- 选择比较文学是机缘巧合
- 学术双璧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问题 ——汤一介、乐黛云讲演及访问
- 汤一介:从新轴心时代到接着西方哲学讲
- 乐黛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人文精神
- 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在理解对话中追求创新 ——汤一介、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 重视哲学史方法论的研究 ——读《郭象与魏晋玄学》
- 傅伟勋教授对《郭象与魏晋玄学》的评论
- 蒙特利尔世界哲学会纪行(节录)
- 对中国哲学的重视
- 迎汤一介教授来新亚书院讲学
- 一、简介
- 二、学贵自得的精神
- 三、中国哲学的探索
- 四、文化转型的反思
- 五、在非有非无之间
- 附:汤一介教授著作及主编书刊
- 汤一介先生与中国解释学的探索
- 一
- 二
- 三
- 四
-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汤一介条》
- 如切如磋,砥砺相生 ——编者前言
-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对新时期中国哲学的贡献
- 一、家风承续与学思历程
- 二、从魏晋玄学到早期道教
- 三、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和基本特征
- 四、儒学的当代反思
- 五、中国解释学的探索和新轴心时代的展望
- 六、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工程
- 既开风气也为师 ——中国哲学范畴研究启示录
- 一、陋室闻道始觉新
- 二、“哲学思考”开风气
- 三、范畴研究会中西
- 以“内在超越”为中心的思考
- 一、汤一介先生论“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 二、有关“内在超越”说招致的批评及我们的回应
- 三、“内在超越”说的价值
- 汤一介先生与“普遍和谐观念”的重构
- 一、实施“普遍和谐观念”的前提条件
- 二、“普遍和谐系统”内容结构的层次530页
- 和亲、和谐及其他 ——贺汤一介先生八十华诞
- 一
- 二
- 三
- 哲学家汤一介(二)
- 一、汤一介的贵州情缘
-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两部学术著作
- 三、中国哲学的三大命题
- 四、汤一介与“普遍和谐”
- 五、汤一介与中国解释学
- 六、中国文化书院与《儒藏》工程
- 七、结语
- 大音希声 ——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
- 引言
- 汤一介简历
- 一、家风不可中断
- 二、求学时喜好偏重西方哲学
- 三、早年萌生当哲学家念头
- 四、影响一生的书
- 五、未名湖畔心有灵犀的两只小鸟
- 六、投入到《儒藏》工程
- 汤一介著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