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9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Socket编程基础知识与应用实例全解析
内容简介
全书详细介绍Socket和协议编程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实例。内容包括网络编程基础、套接字网络编程接口、Windows环境的网络编程、MFC编程、WinSock的多线程编程、HTTP及高级编程、电子邮件协议与编程。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第3版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1 网络编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 1.1.1 网络编程与进程通信
- 1.1.2 Internet中网间进程的标识
- 1.1.3 网络协议的特征
- 1.2 三类网络编程
- 1.2.1 基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编程
- 1.2.2 基于WWW应用的网络编程
- 1.2.3 基于.NET框架的Web Services网络编程
- 1.3 客户机/服务器交互模式
- 1.3.1 网络应用软件的地位和功能
- 1.3.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1.3.3 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特性
- 1.3.4 容易混淆的术语
- 1.3.5 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信过程
- 1.3.6 网络协议与C/S模式的关系
- 1.3.7 错综复杂的C/S交互
- 1.3.8 服务器如何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服务
- 1.3.9 标识一个特定服务
- 1.4 P2P模式
- 1.4.1 P2P技术的兴起
- 1.4.2 P2P的定义和特征
- 1.4.3 P2P的发展
- 1.4.4 P2P的关键技术
- 1.4.5 P2P系统的应用与前景
- 习题
- 第2章 套接字网络编程基础
- 2.1 套接字网络编程接口的产生与发展
- 2.1.1 问题的提出
- 2.1.2 套接字编程接口起源于UNIX操作系统
- 2.1.3 套接字编程接口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 2.1.4 套接字编程接口的两种实现方式
- 2.1.5 套接字通信与UNIX操作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关系
- 2.2 套接字编程的基本概念
- 2.2.1 什么是套接字
- 2.2.2 套接字的特点
- 2.2.3 套接字的应用场合
- 2.2.4 套接字使用的数据类型和相关的问题
- 2.3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编程
- 2.3.1 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
- 2.3.2 套接字的工作过程
- 2.3.3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编程实例
- 2.3.4 进程的阻塞问题和对策
- 2.4 无连接的套接字编程
- 2.4.1 高效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 2.4.2 无连接的套接字编程的两种模式
- 2.4.3 数据报套接字的对等模式编程实例
- 2.5 原始套接字
- 2.5.1 原始套接字的创建
- 2.5.2 原始套接字的使用
- 2.5.3 原始套接字应用实例
- 习题
- 第3章 WinSock编程
- 3.1 WinSock概述
- 3.2 WinSock库函数
- 3.2.1 WinSock的注册与注销
- 3.2.2 WinSock的错误处理函数
- 3.2.3 主要的WinSock函数
- 3.2.4 WinSock的辅助函数
- 3.2.5 WinSock的信息查询函数
- 3.2.6 WSAAsyncGetXByY类型的扩展函数
- 3.3 网络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 习题
- 第4章 MFC编程
- 4.1 MFC概述
- 4.1.1 MFC是一个编程框架
- 4.1.2 典型的MDI应用程序的构成
- 4.2 MFC和Win32
- 4.2.1 MFC对象和Windows对象的关系
- 4.2.2 几个主要的类
- 4.3 CObject类
- 4.3.1 CObject类的定义
- 4.3.2 CObject类的特性
- 4.4 消息映射的实现
- 4.5 MFC对象的创建
- 4.5.1 MFC对象的关系
- 4.5.2 MFC提供的接口
- 4.5.3 MFC对象的创建过程
- 4.6 应用程序的退出
- 习题
- 第5章 MFC WinSock类的编程
- 5.1 CAsyncSocket类
- 5.1.1 使用CAsyncSocket类的一般步骤
- 5.1.2 创建CAsyncSocket类对象
- 5.1.3 关于CAsyncSocket类可以接受并处理的消息事件
- 5.1.4 客户端套接字对象请求连接到服务器端套接字对象
- 5.1.5 服务器接收客户机的连接请求
- 5.1.6 发送与接收流式数据
- 5.1.7 关闭套接字
- 5.1.8 错误处理
- 5.1.9 其他成员函数
- 5.2 CSocket类
- 5.2.1 创建CSocket对象
- 5.2.2 建立连接
- 5.2.3 发送和接收数据
- 5.2.4 CSocket类、CArchive类和CSocketFile类
- 5.2.5 关闭套接字和清除相关的对象
- 5.3 CSocket类的编程模型
- 5.4 用CAsyncSocket类实现聊天室程序
- 5.4.1 实现目标
- 5.4.2 创建客户端应用程序
- 5.4.3 客户端程序的类与消息驱动
- 5.4.4 客户端程序主要功能的代码和分析
- 5.4.5 创建服务器端程序
- 5.4.6 服务器端程序的流程和消息驱动
- 5.4.7 点对点交谈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功能的代码和分析
- 5.5 用CSocket类实现聊天室程序
- 5.5.1 聊天室程序的功能
- 5.5.2 创建聊天室的服务器端程序
- 5.5.3 聊天室服务器端程序的主要实现代码和分析
- 5.5.4 创建聊天室的客户端程序
- 5.5.5 聊天室客户端程序的主要实现代码和分析
- 习题
- 实验
- 第6章 WinInet编程
- 6.1 MFC WinInet类
- 6.1.1 概述
- 6.1.2 MFC WinInet所包含的类
- 6.1.3 使用WinInet类编程的一般步骤
- 6.1.4 创建CInternetSession类对象
- 6.1.5 查询或设置Internet请求选项
- 6.1.6 创建连接类对象
- 6.1.7 使用文件检索类
- 6.1.8 重载OnStatusCallback函数
- 6.1.9 创建并使用网络文件类对象
- 6.1.10 CInternteException类
- 6.2 用MFC WinInet类实现FTP客户端
- 6.2.1 程序要实现的功能
- 6.2.2 创建应用程序的过程
- 习题
- 实验
- 第7章 WinSock的多线程编程
- 7.1 WinSock为什么需要多线程编程
- 7.1.1 WinSock的两种I/O模式
- 7.1.2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及解决方法
- 7.2 Win32操作系统下的多进程多线程机制
- 7.2.1 Win32 OS是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 7.2.2 Win32 OS是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
- 7.2.3 多线程机制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
- 7.3 VC++对多线程网络编程的支持
- 7.3.1 MFC支持的两种线程
- 7.3.2 创建MFC的工作线程
- 7.3.3 创建并启动用户界面线程
- 7.3.4 终止线程
- 7.4 多线程FTP客户端实例
- 7.4.1 编写线程函数
- 7.4.2 添加事件处理函数
- 习题
- 第8章 WinSock的I/O模型
- 8.1 select模型
- 8.2 WSAAsyncSelect异步I/O模型
- 8.3 WSAEventSelect事件选择模型
- 8.4 重叠I/O模型
- 8.4.1 重叠I/O模型的优点
- 8.4.2 重叠I/O模型的基本原理
- 8.4.3 重叠I/O模型的关键函数和数据结构
- 8.4.4 使用事件通知实现重叠模型的步骤
- 8.4.5 使用完成例程实现重叠模型的步骤
- 8.5 完成端口模型
- 8.5.1 什么是完成端口模型
- 8.5.2 使用完成端口模型的方法
- 习题
- 第9章 HTTP及高级编程
- 9.1 HTTP
- 9.1.1 HTTP的背景
- 9.1.2 HTTP的内容
- 9.1.3 HTTP消息的一般格式
- 9.1.4 HTTP请求的格式
- 9.1.5 HTTP响应的格式
- 9.1.6 访问认证
- 9.1.7 URL编码
- 9.1.8 HTTP的应用
- 9.2 利用CHtmlView类创建Web浏览器型的应用程序
- 9.2.1 CHtmlView类与WebBrowser控件
- 9.2.2 CHtmlView类的成员函数
- 9.2.3 创建一个Web浏览器型的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 9.3 Web浏览器应用程序实例
- 9.3.1 程序实现的目标
- 9.3.2 创建实例程序
- 习题
- 实验
- 第10章 电子邮件协议与编程
- 10.1 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 10.1.1 电子邮件的特点
- 10.1.2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
- 10.1.3 电子邮件系统的实现
- 10.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10.2.1 概述
- 10.2.2 SMTP客户机与SMTP服务器之间的会话
- 10.2.3 常用的SMTP命令
- 10.2.4 常用的SMTP响应码
- 10.2.5 SMTP的会话过程
- 10.2.6 使用WinSock来实现电子邮件客户机与服务器的会话
- 10.3 电子邮件信件结构详述
- 10.3.1 Internet文本信件的格式标准——RFC 822
- 10.3.2 信件的头部
- 10.3.3 构造和分析符合RFC 822标准的电子信件
- 10.4 MIME编码解码与发送附件
- 10.4.1 MIME概述
- 10.4.2 MIME定义的新的信头字段
- 10.4.3 MIME邮件的内容类型
- 10.4.4 MIME邮件的编码方式
- 10.5 POP3与接收电子邮件
- 10.5.1 POP3
- 10.5.2 POP3的会话过程
- 10.5.3 POP3会话的3个状态
- 10.5.4 POP3标准命令
- 10.5.5 接收电子邮件的一般步骤
- 10.6 接收电子邮件的程序实例
- 10.6.1 实例程序的目的和实现的技术要点
- 10.6.2 创建应用程序的过程
- 10.7 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实例
- 10.7.1 实例程序的目的和实现的技术要点
- 10.7.2 创建应用程序的过程
- 习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