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创新活动及其心理学研究”为主题,探讨了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书中收录了15篇关于创新研究和理论思考的论文,通过阅读这些论文,读者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了解创新与中国文化,以及与科技、企业和教育三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本书收录的有关创新研究的论文主要来自创造力研究者的研究发现。

本书适合科研人员、心理学研究人员、决策制定人员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师生阅读和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创新与文化
  • 科技创新的文化条件
  • 创造力概念及其本质的文化反思
  • 创新与文学创作中的文化
  • 第二篇 创新与科技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基础科学领军人才发展环境与影响因素
  • 高层次青年人才成长效能的影响因素
  •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倾向的影响因素
  • 第三篇 创新与企业
  • 深耕未来
  • 企业创新的组织能力
  • 企业情境中奖励对个体创新真的有效吗
  • 中国“儒家”特质、创业人格与创业
  • 第四篇 创新与教育
  • 关于我国创造性教育的思考
  • 关于培养中国人的创造力的研究、思考与建议
  • 让智慧插上创造的翅膀
  • 基础教育对国家创新产出中文化价值观的调节作用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Ai 的 “创造” 仅仅是 “形式的创造”,而人的 “创造” 则是真正的过程量,是有些有肉有内容的创造。书中有大量关于理解 “创造”“创新” 的新视角,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国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诸种问题。关于 “创造” 的理解,特别是西方研究中的创造力概念大致是以作品或创造物(creation)在 “新颖、原创”(noveltyoriginality)和 “有用、适切”(usefulmeaningfulvaluableappropriateness)这两大向度上的表现程度作为定义核心的;当然,还有 “环境”“地理”“文化”“接受者” 等其他向度的理解,例如(文化)—— 不是所有新奇的事物都会被接纳。一些新发明可能被视为 “奇技淫巧,不合时务” 而不被接纳。新奇的事物是否会被接纳,视该事物的效用。如前所述,创新的产品不仅新颖,而且有用。不同的文化和创新领域对 “效用” 的理解不同。又如 —— 一件成品是否有用,也是相对于其使用者的。庄子在《逍遥游》中曾对当时的逻辑学大师惠子描述了以下的故事:在宋国精研生产护肤品的专家,发明了能让手不会因为要经常洗衣服而龟裂的药。一位从外地来的企业家找上门来,用一百两银子买了药方,然后跑到吴国国王那里自荐为官。一个冬天,越国攻打吴国,企业家被派率军还击,与越军进行水战。企业家向士兵派发秘制护肤品,让吴军的手不会在水战中龟裂。当吴军战胜后,企业家得到吴王的赏赐,裂土封侯。同样的药,用作浣衣姑娘的护肤品是小用,用作军需品却是大用。这个故事说明了创新除了发明和发现新事物,还包括在众多新事物中,选择有潜质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为它找到合适的用家和用途(Chiu & Kwan,2010)。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