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析刘醒龙作品情结,揭示心灵发展与社会融合。

内容简介

本文根据刘醒龙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十七岁出门远行”情结和对存在之谜的执着索解表征,以解谜的方式探析刘醒龙的文学创作,力图突破刘醒龙研究普遍采用的文化社会学视角,知人论世地将其创作与其生活经历和社会发展联结起来,还原其心灵发展史,理清其创作的发展脉络与嬗变过程,以解析其意欲建构的精神空间。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作者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导论 还原作家的心灵史
  • 第一章 流浪的灵魂:刘醒龙的文学地图
  • 第一节 我从何处来?
  • 一 小镇与学校
  • 二 工厂
  • 三 文化馆
  • 第二节 我是谁?
  • 一 非纯粹的乡土作家
  • 二 外乡人的故事
  • 三 亲情故乡
  • 第三节 我到哪里去?
  • 一 一代人的精神走向:城乡之间徘徊
  • 二 乡村政治与革命历史
  • 三 优雅高贵与大善大爱
  • 小结
  • 第二章 爷爷的山寨
  • 第一节 谜的起源与营造
  • 一 作品总评
  • 二 大别山区文化
  • 三 神秘主义诗论
  • 第二节 “大别山之谜”系列作品
  • 一 地域背景下的文学景观营造
  • 二 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交锋
  • 三 爷爷与巫
  • 第三节 “谜”以外的作品
  • 一 《黑蝴蝶,黑蝴蝶……》的代表性
  • 二 迷茫寻找的印记
  • 三 过渡与开启
  • 小结
  • 第三章 父亲的乡镇
  • 第一节 现实转向与寻父意识
  • 一 市场化的困惑与寻父意识
  • 二 《一碗油盐饭》带来的变化
  • 三 由景到人,由山到村
  • 第二节 大别山人物谱系图
  • 一 乡镇领导系列
  • 二 文化馆官员系列
  • 三 乡村人物系列
  • 四 城市人物系列
  • 第三节 批判与分享:时空之惑
  • 一 国民性批判
  • 二 社会文化批判
  • 三 城乡对抗
  • 四 灰色背景下的父辈形象
  • 第四节 乡村政治与“现实主义冲击波”
  • 一 “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发生及其评价
  • 二 “现实主义冲击波”对刘醒龙的影响
  • 三 整体评价刘醒龙此期的现实主义创作及其嬗变
  • 小结
  • 第四章 奶奶的天堂
  • 第一节 仁爱与包容的追寻
  • 一 《致雪弗莱》的转折意义
  • 二 从父系到母系
  • 三 纯洁、高贵的白
  • 第二节 长篇的历程:刚健与阴柔的二重奏
  • 一 国民性批判与时代批判
  • 二 历史与情感
  • 三 人生哲学
  • 第三节 《圣天门口》
  • 一 总结性作品
  • 二 圣与善的实现
  • 小结
  • 结语 有灵魂和血肉的写作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