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勾勒了唐代户籍编造的概貌。

内容简介

武德、贞观时期是唐代户籍法令颁布、各类户籍文书出现并依法编造的初期。而开元、天宝时期则是唐代户籍编造的顶蜂,户籍法令得到有效的调整与维护,户籍编造十分频繁。尽管存在地域与时代差别,唐前期一直致力于户籍编造。安史之乱开启的唐后期政局,其对户籍编造周期、户等审定及编造政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本书作了两项个案研究:一是编户民年龄——“籍年”的概念与其具体统计、功用;二是唐代特殊户籍——僧尼籍的编造始年、周期、份额等状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其他
  • 绪论
  • 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 敦煌吐鲁番户籍类文书的介绍与刊布
  • 二 唐代户籍文书与户籍制度研究现状
  • 三 对目前研究的一点看法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一章 唐代造籍事项的确立与变动
  • 第一节 编造初期与其制度基础
  • 一 “民”身份的统一与户籍编造一体化的初步形成
  • 二 武德六年
  • 三 贞观时期
  • 第二节 武周与开元时期户籍编造的深化
  • 一 武周政权对户籍编造的适度调整
  • 二 《天圣令》所附唐令与开元时期的籍帐编造
  • 第三节 干支纪年与唐前期造籍的稳定
  • 一 唐前期例行造籍年份
  • 二 百年造籍的稳定性
  • 三 造籍之年的“帐后”与“造籍之年仍造帐”
  • 第四节 天宝十四载:唐前期造籍的终结
  • 一 宽松的户籍处置办法
  • 二 严密的户籍书式与频繁的籍帐编造
  • 三 伪滥现象的严重
  • 第二章 唐后期五代户籍编造的艰难与继续
  • 第一节 唐后期户籍编造的变化
  • 一 代宗时期对户口帐的重视倾向
  • 二 两税法时期定户事务的变化
  • 三 “按地收敛”辨正
  • 第二节 户籍在中晚唐时期的政治意义
  • 一 户籍背后的政治服从
  • 二 沙州归附与户籍整顿
  • 三 户贯因素与贞元食封继承新规
  • 第三节 五代户籍编造绪余
  • 一 五代户口统计的继续努力
  • 二 手状与敦煌所出五代户状
  • 三 户等与团貌的变化
  • 第三章 籍年的统计与具体使用
  • 第一节 “籍年”概念与自占形式
  • 一 籍年的法律规定
  • 二 手实是籍年统计的初始资料
  • 第二节 户籍文书中的籍年因素
  • 一 籍年、丁中与差役征发
  • 二年龄与“家口田亩籍”
  • 第三节 籍年在民事之外的使用
  • 一 籍年与官员选任
  • 二 具体年龄与刑事处罚
  • 第四节 貌阅与籍年审定
  • 一 籍年作伪的关键点
  • 二 对籍年貌阅的一些认识
  • 第四章 特别户籍研究
  • 第一节 新获寺院手实与僧籍简介
  • 第二节 唐代僧尼籍帐编造的起始与弛废
  • 第三节 造籍份额与户籍性质
  • 第四节 吐鲁番、敦煌僧尼籍帐的编造背景
  • 结语
  • 附录 《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两题
  • 第一节 从本籍看西晋建兴元年田地争讼简牍中的民籍因素
  • 第二节 籍中所见“还姓”释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