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就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与经典建构、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危机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容简介

从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国家记忆”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国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和焦点词。作为记忆的主体,国家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在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面临的危机或问题同样彰明较著。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国家记忆:概念辨析与研究路径
  • 一、中国记忆: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 二、祖国记忆:文化心理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 三、民族记忆:民族志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 四、政党记忆: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 第一章 国家记忆:记忆归属及生成机制
  • 一、位置叙事:国家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
  • 二、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强制性“嵌入”与“诗性自觉”
  • 第二章 “嵌入”的集体记忆
  • 一、《歌唱祖国》:媒介动员、文艺评价与仪式确证下的国家记忆
  • 二、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选流变:体制化的国家记忆
  • 第三章 “诗性自觉”的集体记忆
  • 一、《东方红》的时代变奏:感性之维的国家记忆
  • 二、港台地区学界的存在主义接受:理论·渗透及其记忆建构
  • 第四章 经典:阐释国家记忆的形成
  • 一、经典对国家记忆的形塑
  • 二、经典场域:博物馆的文化治理功能
  • 第五章 文化创伤:一种特殊的国家记忆
  • 一、创伤的文学表征
  • 二、创伤记忆的结构和力量
  • 三、文化自主性下创伤的核心表征
  • 四、文化创伤建构中的媒体记忆策略
  • 第六章 道歉:反观国家修辞与国家记忆的政治性核心
  • 一、记忆修辞
  • 二、情感叙事
  • 三、创伤复原的结构性构成
  • 结语 数字时代的国家记忆:危机与未来
  • 一、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现实语境
  • 二、国家记忆的危机与未来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可国家记忆是一个真概念,就意味着承认 “国家” 是记忆的主体;但 “国家” 作为主体并不等于 “国家” 就是一个扩大了的个人,或者国家记忆就是个体记忆的数量级相加。更恰切地说,“国家” 作为记忆的主体,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套用福柯对 “有关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 的解释,“国家” 作为记忆的主体或称 “国家” 的主体性,实际上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如何生产知识、理解历史?(2)国家如何运用权力、建构记忆?(3)国家如何规范道德、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记忆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问题都关系到国家对记忆的规定、建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施记忆政治的问题。它们的答案互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围绕记忆粗略地概括,第一个问题意味着国家如何规定记忆和运用记忆,第二个问题指向如何形成国家记忆,第三个问题则等同于国家记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在前面我们厘清了国家记忆之 “国家” 的复杂能指,下面我们就将转向对国家记忆之 “记忆” 所指的考察,看看在以记忆为核心的 “家族相似” 概念中,国家记忆处在什么位置上,是什么含义,以及有哪些不同的生产模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