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博物馆传播的特殊属性与传播效果分析。

内容简介

博物馆是文化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是构成记忆传播与文明传承的场域。本书从“记忆”与“创造力”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博物馆场域,既探讨了如何运用创造力促进记忆的传播,也探讨了如何促进记忆向创造力转化,推动社会的整体智识发展。

基于场域理论,本书立足三个问题探讨博物馆传播。第一,媒介属性决定了传播场域属性,博物馆与一般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特殊属性?第二,探讨场域的动力机制问题:传播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特征和模式?第三,参观者既是场域行动主体,又是传播的受众,其有哪些行为模式?传播效果如何?

本书立足传播学,将经典理论、前沿理论与博物馆实践整合起来,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回顾
  • 一、经典传播理论与博物馆传播
  • 二、前沿传播理论与博物馆传播
  • 三、记忆与创造力的研究
  • 四、场域理论及相关应用
  • 第三节 研究评述
  • 一、现有研究局限
  • 二、当前研究方向
  • 第二章 问题、逻辑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记忆
  • 二、创造力
  • 三、场域
  • 第三节 关键概念间的关系
  • 一、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积累与激发
  • 二、创造力发展记忆:重构与活化
  • 三、“记忆+创造力”和场域的关系
  • 第四节 研究方法:“质”与“量”的整合
  • 一、质性研究
  • 二、定量研究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媒介本体的时空属性
  • 第一节 博物馆的时间特性
  • 一、博物馆是偏倚时间的媒介
  • 二、时间跨度:媒介文本的距离、模糊与断裂
  • 第二节 博物馆的空间特性
  • 一、参观博物馆:建构立体有深度的空间形象体系
  • 二、博物馆中他人在场:共在与泛在
  • 三、博物馆是城市第三空间
  • 四、博物馆与地方感(Sense of Place)
  •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兼顾传播场域的时间与空间
  • 一、重构文本,弥合内容的时间跨度
  • 二、创新形式,实现传播的时空平衡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改写文本,讲述前世今生:《国家宝藏》
  • 二、组合文本,艺术史与时装秀:V&A博物馆
  • 三、转化文本,从画作到电影:“挚爱凡·高”
  • 四、数字(虚拟)拓展传播空间:谷歌艺术与文化
  • 五、踏出“馆舍天地”,嵌入出行场景:公交数字艺术亭
  • 六、文创产品,传播时空共振:故宫博物院的快闪店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动力机制:过程特征与模式
  • 第一节 博物馆传播过程特征
  • 一、具身认知:身体过程影响认知体验
  • 二、空间感知:多层次的空间交互
  • 三、场景化记忆:以“画面”形式保存的记忆
  • 四、仪式与反思:氛围、秩序与沉思
  • 第二节 博物馆传播的模式
  • 一、解码与投射:人内传播
  • 二、编码与共谋的意义生成:人际传播
  • 三、基本陈列:异时性大众传播
  • 四、临时展(专题展与特展):分众传播
  • 五、空间与虚拟现实:沉浸传播
  •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激发场域动能
  • 一、创意刺激感官,强化记忆感知
  • 二、创意构筑场景,重现记忆情景
  • 三、创新融合模式,丰富记忆光谱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具身认知:凡·高博物馆的模拟、触摸与聆听
  • 二、空间感知:“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空间营造与反思
  • 三、模式融合:故宫博物院整合五种传播模式
  • 四、场景重现:《清明上河图》再现孙羊店的场景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主体:自我、他人与互动
  • 第一节 参观者:个体视角
  • 一、参观者主要类型
  • 二、参观者个体差异
  • 第二节 参观者:人际视角
  • 一、交往与角色
  • 二、对话与互动
  •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认知活化与创新酝酿
  • 一、记忆: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的内化
  • 二、创造力:认知、情绪与心流
  • 三、从记忆到创造力:学习、研究与创作
  • 第四节 参观行为与体验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二、分析发现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博物馆场域:传播与传承
  • 一、场域:媒介、传播与受众
  • 二、“记忆+创造力”:场域的传播决定传承
  • 三、从“记忆”到“创造力”:场域是发生容器
  • 第二节 反思与延伸
  • 一、理论与实践贡献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延伸与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插图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参观者差异性分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