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利用调查数据讨论流动儿童发展状况及教育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儿童发展的视角,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的调查数据,以教育(学业成就)与社会融合作为儿童发展的操作化定义指标,定量描述和讨论儿童发展的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从人口迁移后果的角度讨论迁移(迁移行为及移民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检验区隔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从政策评估角度,通过回答“流动儿童到底在哪儿上学更好”这一问题,检讨当前“两为主”教育政策,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改善流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的流动儿童研究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及样本描述
  • 第1章 研究背景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时代背景
  • 三、政策背景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六、本书结构
  • 第2章 我国流动儿童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研究文献
  • 二、流动儿童研究的总体发展历程
  • 三、各专题的发展历程
  • 四、研究总结
  • 五、研究述评
  • 第3章 数据与方法
  • 一、跟踪调查的抽样及实施
  • 二、样本的跟踪情况
  • 三、样本基本构成
  • 四、有关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 第二部分 教育部分
  • 第4章 儿童学业成绩研究综述
  •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 二、个体因素的影响
  •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 四、学校因素的影响
  • 五、对现有研究的简单评价
  • 第5章 儿童学习成绩的测试结果
  • 一、学习成绩的总体情况
  • 二、总成绩的分布模式
  • 三、学生语文成绩的分布情况
  • 四、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
  • 五、三轮调查中学习成绩的变化
  • 六、描述部分的结论
  • 第6章 学生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 一、HLM方法的简单介绍
  • 二、变量的选择
  • 三、分析过程
  • 四、分析结果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7章 学业成绩的原因分析
  • 一、研究假设及模型设置
  • 二、每轮调查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 三、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随机效应模型
  • 四、结论及讨论
  • 第三部分 社会融合
  • 第8章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
  • 一、社会融合的概念
  • 二、研究综述
  • 三、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9章 社会融合指数的构建
  • 一、操作化定义
  • 二、分析思路、方法
  • 三、因子分析的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
  • 第10章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状况及其变化
  • 一、独立样本的比较
  • 二、跟踪样本的结果比较
  • 三、基于描述的几点结论
  • 第11章 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
  • 一、研究假设
  • 二、变量选择与分析思路
  • 三、分析结果
  • 四、本章结论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12章 流动儿童发展的学校效应分析
  • 一、方法论及方法
  • 二、变量选择与描述性分析
  • 三、社会融合的分析结果
  • 四、学习成绩的分析结果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13章 流动儿童发展的研究与政策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育公平的再讨论
  • 三、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思考
  • 四、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索引
  • 附录: 调查参与人员名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