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1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于东亚,关注现代“小农”的命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内容简介
董正华编著的《走向现代的小农:历史的视角与东亚的经验》重点探讨台湾地区和韩国家庭小农制度的形成、结构和演变;全书的讨论涉及“小农”、“农民”与“家庭农场”的关系,农民应当走向富裕还是走向消亡,何为“农业资本主义”等历史、理论与现实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是“农业资本主义”,还是“农民的生产方式”?
- 一 “小农”、“农民”与“家庭农场”
- 二 小农的历史地位:从马克思到列宁
- 三 他山之石:美国大型和微型的家庭农场
- 四 农民应当走向富裕还是走向消亡?
- 五 “粮食主权”与“小农立场”
- 六 何为“农业资本主义”?
- 七 关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典型性
- 八 重新思考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理论
- 第二部分 当代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家庭小农制度
- 绪论 为什么要比较研究台湾地区与韩国?
- 一 人地资源与传统的土地占有制度
- (一)农业资源:土地与人口
- (二)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农民
- (三)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农业与农民
- 二 战后土地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 (一)台湾地区土改的动因与进程
- (二)韩国土改的曲折道路
- (三)土改的成果:传统小农制度向现代小农制的转变
- 三 沟通与控制:小农制下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 (一)农民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演变
- (二)政府当局对农民与农村的控制
- 四 小农制下的农业增长
- (一)农业生产的实绩
- (二)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 五 小农制对高速工业化进程的贡献
- (一)台湾:以农业培养工业方针的实施及其成果
- (二)韩国:工业带动还是牺牲农业?
- (三)小农制与农业“贡献”的关系
- 六 乡村社会的变化
- (一)收入分配与农民生活的变化
-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乡村现代化
- 七 小农制的问题与出路
- (一)“危机”与反响
- (二)70年代农业政策的调整
- (三)小农制的出路何在?
- 第三部分 小农发展道路与农地制度变革散论
- 一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
- (一)关于农民随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而消亡问题
- (二)“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从考茨基到列宁
- 二 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
- 三 小农制与东亚现代化模式
- (一)引言
- (二)当代小农制的基本结构
- (三)小农制对农业增长和高速工业化的贡献
- (四)余论
- 四 近现代东亚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
- 五 近代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演变
- 六 解决集体所有权主体虚置保障农地为农业和农民所用
- (一)大规模圈占农地的危害
- (二)“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所有权含混
- (三)农地制度改革出路何在?
- 七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一)二元社会结构说的理论来源与中国的现实
- (二)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起源和演变
- (三)中国式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 (四)消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平的增长”
- 附录一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因素”
- 附录二 村妇将改变世界现代化的轨迹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