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秘纳粹德国不为人知的毒品依赖史,以崭新视角审视希特勒的职业生涯。
内容简介
在这部令人瞩目的、快节奏的“新历史”里,诺曼·奥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斥着毒品的第三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摇身一变,成为制药巨头,诸如默克和拜耳这样的公司大量生产可卡因、鸦片类制剂,以及最重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提供给几乎所有德国民众——从家庭主妇,到数百万前线士兵,一路渗透到纳粹高级指挥部,特别是希特勒本人。虽然单靠毒品无法解释纳粹有毒的种族理论和二战的重大事件,但如果不考虑毒品,我们对第三帝国的理解是不完整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产品说明书(代序)
-
病象
-
诊断
-
成分和作用
-
风险
-
不良反应
-
贮藏方法
-
第一部分 大众毒品——甲基苯丙胺(1933~1938年)
-
绝命毒师:帝都的毒品作坊
-
19世纪的前奏曲:原始毒品
-
德国——毒品之国
-
化学的1920年代
-
权力转换就是换一种药方
-
为种族政策服务的反毒品政策
-
选帝侯大街上的名医
-
为“病人A”调配的针剂鸡尾酒
-
全民嗑药
-
第二部分 “嗑药的胜利!”——闪电战就是冰毒战(1939~1941年)
-
取证:弗莱堡,联邦军事档案馆
-
德意志军队找到了德意志毒品
-
从黑面包到补脑剂
-
机器人
-
倦怠期
-
摩登时代
-
时间就是战争
-
“要大刀阔斧,不要小打小闹”
-
时间就是毒品
-
冰毒之狐
-
希特勒不相信闪电战
-
敦刻尔克停止进军命令——药理学解释
-
国防军的毒贩
-
战争与维生素
-
飞得更“High”
-
风靡海外
-
第三部分 “嗑药的元首!”——病人A和他的私人医生(1941~1944年)
-
寻访之旅:华盛顿,国家档案馆
-
地堡性格
-
东线之困
-
一位军医的回忆
-
狼人星球
-
乌克兰屠宰场
-
药物“X”与走火入魔
-
优可达之瘾
-
毒品中转站:纳粹情报机关
-
“病人B”
-
刺杀事件以及药理学后果
-
可卡因来了!
-
“快速球”
-
医生之战
-
自我隔绝
-
超级工事
-
“拉锁”
-
罪责问题
-
第四部分 最后一搏——血与毒(1944~1945年)
-
当地时间: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卫生学院
-
奇迹毒品寻踪
-
前往萨克森豪森的公务之旅
-
药片巡逻队
-
真实的末日
-
洗脑
-
毒品的黄昏
-
最后出口
-
解雇
-
夺命之毒
-
莫雷尔的“内爆”
-
千古之辩
-
致谢
-
纳粹主义与政治现实性的丧失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人名、事件及地名索引
展开全部
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开始发动闪电战,一路向西进攻。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电报安慰法国总理雷诺说,“所有的经验证明,只要再过五六天,德军的攻势就会停止,他们会停下来等待给养,并且休息,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反攻了。” 然而,到了 5 月 16 日,盟军发现,纳粹德国军队的攻势没有丝毫停顿,盟军彻底土崩瓦解,主力在比利时受困,后路断绝。德国距离巴黎只有 130 公里。在宣布胜利时,德军将领骄傲地对部下说 “我曾经要求你们 48 小时不许睡觉,但你们居然坚持了 17 天!” 盟军千算万算,也算不出来德国军队可以不眠不休作战的真正原因:德国军队大剂量、大规模地服用冰毒。这本书揭露了当年的真相,听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甚至都怀疑这本书作者怕不是在写小说吧。然而本书作者花费 5 年时间,查阅了大量揭秘档案,以滥用药物为切口,分别从纳粹德国军队集体服用冰毒和希特勒本人滥用药物两个侧面,以全新的角度解释了纳粹德国历史中很多的不解之谜与困惑。不得不说,历史比虚构的小说都精彩。〈关注公号 DoctorCC,好书不错过。〉
纳粹德国政权使用冰毒的初衷,是要让士兵和工人成为不知疲倦的超人。为了验证冰毒和其他药物的效果,也在集中营里用犯人进行了许多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同样,在这些技术的研发制造中,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被掳掠到工厂里作强制劳工,在恶劣的环境下超负荷劳动。或者像豚鼠一样,被强制参加人体试验,轻者致伤致残,重者丧失生命。反过来,这些科技最终荼毒了更多的德国人民,让他们不仅身心受损,还被迫为惨无人道的纳粹政权陪葬,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悖论,在缺乏伦理监管的情况下,技术越发达,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反而越多。
《亢奋战:纳粹磕药史》
本书是作者诺曼・奥勒在 2004 年至 2009 年之间,花费 5 年完成的首部非虚构作品。在这本书里,奥勒查阅了大量解密档案,以滥用药物为切入口,分别从纳粹德国军队集体服用冰毒以增强战斗力,和希特勒本人在私人医生莫雷尔的摆布下一步步成为瘾君子两个侧面,描述了违禁药物如何影响纳粹德国最高层决策与普通德国公民生活,进而以全新的角度解释了纳粹德国历史中那些曾经的不解之谜与困惑。本书核心内容:原书按照上下部,讲述了希特勒本人的药物滥用史,以及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让军人有计划,大规模滥用药物以增强战场表现的隐秘往事。以药物滥用为切口,反思现代工业与战争,违禁药物与社会伦理,历史人物的私人生活与其政策决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首先,毒品坚决不能触碰,即使它们打着能够增强身体与思维能力的招牌。另外,一些对普通人副作用极大的处方药物,也需要警惕,比如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为了提高成绩,不惜服用所谓的 “聪明药”,也就是处方类精神药物利他林。滥用药物,就是透支自己未来的身心健康,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所以,引申一步说,我们要平衡好所有的长期与短期抉择。注意,许多短期最优决策,往往不是长期最优决策。毒品和危险药物带来的兴奋体验,就是我们为短期内的极大收益,甘心去冒高额的长期风险,因为普通人通常有一个认知上的障碍:短期内触手可得的利益,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所以它的价值就会被高估。反过来,长期时间段上的风险,危害由于距离较远,我们往往会对它带来的损害,和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低估。所以说,无论是希特勒本人,还是整个纳粹政权,都为了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义无反顾地拥抱了所谓的短期利益。不惜以损害自己和大众的长期健康,和生存为代价,在服药带来的亢奋中,投入了二次大战。再进一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能脱离社会伦理监管的,否则就会蜕变成一朵伤害人类的恶之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不我待,纳粹德国对于科技,根本来不及作什么伦理评估,甚至连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瑕疵都顾不上了,比如,很多德国飞行员,被派去驾驶技术还不成熟的喷气战斗机,结果没有死在战斗中,而是死于机械故障。纳粹德国政权使用冰毒的初衷,是要让士兵和工人成为不知疲倦的超人。为了验证冰毒和其他药物的效果,也在集中营里用犯人进行了许多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同样,在这些技术的研发制造中,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被掳掠到工厂里作强制劳工,在恶劣的环境下超负荷劳动。或者像豚鼠一样,被强制参加人体试验,轻者致伤致残,重者丧失生命。反过来,这些科技最终荼毒了更多的德国人民,让他们不仅身心受损,还被迫为惨无人道的纳粹政权陪葬,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悖论,在缺乏伦理监管的情况下,技术越发达,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反而越多。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