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家庭教育”基础教材,手绘图片一百多张,让世界动起来,让地图火起来。

内容简介

世界的格局一直在变化,孩子们应该了解这些从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发生的故事,但是,枯燥的地图无法吸引孩子,所以希利尔将地图视觉化,变成了迷宫、动物园、老奶奶等等。

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是记住地名,可是地名往往是长的、拗口的,所以希利尔创造了他独家的记忆方式。

那些从古到今发生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所以希利尔用幽默的方式讲述故事,讲述风土人情。

这不是一本书地理书,这是一次环球世界之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旅客们,请上车!”
  • 第1章 小望远镜中的大世界
  • 第2章 地球是圆的,我绕着走过
  • 第3章 地球的内部是什么
  • 第4章 望不到尽头的队伍
  • 第5章 十三州俱乐部
  • 第6章 沼泽地上的城市
  • 第7章 王后之城与佩恩的森林
  • 第8章 帝国之州
  • 第9章 扬基人的土地
  • 第10章 五个大水坑
  • 第11章 河流之父
  • 第12章 青春之泉
  • 第13章 49淘金者
  • 第14章 仙境
  • 第15章 西部之“最”
  • 第16章 鲑鱼跳
  • 第17章 美国的邻居
  • 第18章 战神的国度
  • 第19章 亦近亦远
  • 第20章 加勒比海盗
  • 第21章 最野蛮的和最文明的
  • 第22章 咖啡王国
  • 第23章 白银之都
  • 第24章 穿越大西洋
  • 第25章 盎格鲁人的土地
  • 第26章 伦敦之外
  • 第27章 英格兰的邻居
  • 第28章 你会说法语吗?
  • 第29章 你会说法语!
  • 第30章 钟、战场、风车
  • 第31章 西班牙城堡
  • 第32章 斗牛士之舞
  • 第33章 空中的土地
  • 第34章 “靴子”国
  • 第35章 天国的穹顶
  • 第36章 条条大道通罗马
  • 第37章 灰烬堆下的歌声
  • 第38章 童话与战争并存的国度
  • 第39章 “绿岛”上的因纽特人
  • 第40章 “巨鲸”半岛与温暖峡湾
  • 第41章 北极探险与白色煤炭
  • 第42章 午夜太阳之地
  • 第43章 大熊国
  • 第44章 面包篮
  • 第45章 九小国
  • 第46章 众神之国
  • 第47章 新月之国
  • 第48章 沙漠之舟
  • 第49章 逝去的辉煌
  • 第50章 圣经之地
  • 第51章 “就在此处”
  • 第52章 伊甸园
  • 第53章 故事的国度
  • 第54章 狮子和太阳的国度
  • 第55章 相对的国家
  • 第56章 天堂的建筑
  • 第57章 白象之国
  • 第58章 温度计冻住的地方
  • 第59章 海怪背上的国家
  • 第60章 明信片上的风景
  • 东京街景
  • 日本民居
  • 爱吃鱼的日本人
  • 种着水稻的水田
  • 相扑比赛
  • 第61章 人造石头山
  • 第62章 强盗的土地和荒芜的沙滩
  • 第63章 黑人的土地
  • 第64章 野生动物的天堂
  • 第65章 彩虹的尽头
  • 第66章 袋鼠之国
  • 第67章 食人族的岛屿
  • 第68章 旅程结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后感

    这本书写给这样的孩子:以为 “天上有天堂,地下有地狱” 是真的;也许听说了伦敦或巴黎,但转眼忘得一干二净;会把 “丹麦人” 这个词和狗狗的名字弄混。这本书将用旅行者的眼光看待世界,但是我说的可不是商务旅行者;这本书会告诉孩子们,地平线以外还有什么;这本书将向孩子们展示,世界上不仅仅有七大奇迹,还有数不清的奇迹。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叫新英格兰,那里的人们过感恩节时,会做 6 种口味的馅饼:苹果味、桃子味、蔓越莓味、蛋奶味、百果味及南瓜味。每种口味都散发出扑鼻的香气,那么可口,那么诱人。可大人们只允许我选两种口味!最后,你一定会猜到,我总是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现在,当我要为本书选择要讲述的地点和主题时,感到了同样的困难。世界这么大,有太多 “非常重要” 的地方要讲,有些读者可能会因为期待而略感失望:为什么有些地方还没有讲到呢?尤其是他们正在生活的地方。这种情形很难避免。我小时候上地理课时,觉得地理真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总是和气候、工商业,还有各种各样的特产和作物联系在一起。唉,作物,作物,还是作物!似乎世界上所有地区的主要作物不是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就是黑麦、大麦、小麦、玉米,要不再换个个儿:大麦、玉米、黑麦、小麦…… 印象中的希腊很是特别呢,因为希腊只占课本一小段,我还以为那里不出产小麦、玉米、大麦、黑麦什么的呢。这种 “舌尖上的地理” 既不能引发食欲,也不能开动大脑,更别提生动有趣了。我喜欢地理课本上的图片和地图,但不喜欢那些文字。大部分文字味同嚼蜡,有趣的文字少得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各种大小标题和大段一本正经的讲述纠缠在一起,还有让人望而生畏的什么注释、家庭作业、认知地图啦,教学建议、帮助、指导啦,以及问题、复习、练习、背诵等,不晕头转向才怪。我上学时,地球在我眼中跟一个橘子可没什么两样。在学过的所有地理知识中,只有三件事我确定无疑:荷兰儿童穿木鞋子,因纽特人住雪屋子,中国人吃饭用筷子。上地理课时,老师会提问,学生们只要像背诵乘法口诀那样,事先记住答案再回答就好了。老师会捧着书本照着念:“问题: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一个 13 岁的男孩子流利地回答:“他们贫穷、愚昧,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这个答案可真是令人震惊!但老师只是面无表情地说:“不对,这是下一题‘因纽特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的答案。” 当轮到我来教一个 9 岁的孩子地理课时,我发现手头的书要么太商业化,要么太浅显幼稚。9 岁的孩子完全无法理解统计数据或抽象概念,而随便讲讲其他国家孩子的故事则牛头不对马嘴,在地理学上也没有任何价值。我有多年的旅行经历,去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过的距离连起来可以绕地球 5 圈。因而我想,我可以自己写本地理书。当我把旅行见闻讲给一个班的孩子们时,虽然事先没有太多准备,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但孩子们兴致很高,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请速记员把这些叙述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然后拿着这份记录读给另一个班的孩子听,但孩子们却兴味索然。我真是太自负了!写本书这个主意听起来很不错,但写出来到底怎样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尝试。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们应当懂得什么,肯定是徒劳无功的。比如,“令人惊叹” 或 “恐怖” 之类语义强烈的词,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却有可能让他们产生误解。我曾给孩子们朗读过一本专为孩子写的游记,它在我读过的游记中算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到了,又累又饿,于是在最近的旅馆里找到了住处。” 真没想到,有些孩子把 “找到了住处” 理解为 “找到了一些 25 美分硬币”!讲述威尼斯的叹息桥时,我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死囚犯们过桥时的悲惨情景,并随口问了一句:“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叫‘叹息桥’?” 一个小男孩说:“因为它尺寸很大。” 一个小女孩则对他的无知嗤之以鼻,说道:“因为它有几条边。” 而一个来自意大利的男孩则似懂非懂地说:“因为那里的人用大镰刀。” 第四个孩子则说:“因为它属于一个名叫‘赛’的人。” 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孩子们对研究地图很感兴趣。一张地图犹如一个迷宫,如果再加上几个陌生的地名,那就成了神秘又刺激的迷宫。童话故事中那种没有地名的地理,可不是真正的地理。研究地图和地名太重要了,墙上挂的大幅地图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呢。地理也可以意味着乐趣无穷的探索。给孩子们做一个剪贴簿,按照国家分类,很快就会被贴得满满当当的。孩子们收集的有时事图片、期刊、剪报,还有旅游局发的宣传彩页等,素材非常丰富。有些内容虽然比较常见,比如印度寺庙、中国宝塔、非洲野兽、巴黎公园等,却会令孩子们印象深刻。把这些材料累积起来,孩子们可以编本自己的地理杂志了。集邮也令孩子们兴味盎然,尤其对于到了一定年龄的男孩子来说。收藏活动极富魅力,他们甚至会将这种爱好持续到成年阶段。当然,学习地理的最佳方式还是旅行。不过,这种旅行可不能像商务人士那样。他们急匆匆地来到罗马,只留一个小时来游览;风风火火地跳上出租车,边看手上的小纸条边指挥司机:“我只想去圣彼得大教堂和罗马斗兽场,用最快的速度带我去,再送我回车站。” 于是,司机将他飞快地载到圣彼得大教堂,而他把头伸出车窗,一头雾水地打量着:“喂,这是我说的两个景点中的哪一个?” 在我出生的小镇,有个很老的老头儿,他非常有名,因为他声称自己一生中从未去过离家 10 英里(1 英里等于 1.609344 千米,下同。—— 译者注)外的地方。而现在,旅行是如此容易,很多孩子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出游,并梦想着长大后环游世界。这本书即为这些心怀梦想的孩子们而准备。这本书可以让他们了解世界上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并理解其真正 “值得” 之处。这样,他们日后的旅行不至于像一些头脑简单的水手那样:他们环游了世界,但除了带回一只鹦鹉和一个玻璃手串,仍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一本写给孩子们的书,让我这个成年人津津有味地读完了,以后还打算陪第三代一起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