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4千字
字数
2023-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中国轿车消费第一线,剖析中国私家车产业的发展与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
内容简介
作为现代化的物质载体,汽车曾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重塑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在当今中国,私家车与住房更是成为“地位性商品”的代表。购买、驾驶私家车,不仅深深改变了私家车车主的日常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与之社会属性息息相关的空间建构、道德观念和身份意识。可以说,伴随私家车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缩影。
本书根据作者在珠三角地区为期十年的田野调查写成。通过展示受访者的成长背景、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考察私家车“开进”日常生活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呈现了被汽车相关的事物所影响的中产阶级与当前的汽车文化互动共生的现代性场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推荐序
- 引言
- 从轿车到中产阶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机动车体制的兴起和轿车所有权的普及
- 社会结构的改变,中产阶级主观性的兴起
- 机动车体制、中产阶级和社会转型
- 序言 从公务用品到消费品
- 汽车工业:从卡车到汽车
- 地方的发展:广州市机动车体制社会的新兴景观
- 结论
- 第一章 各开各车结伴而行
- 社会性、社会凝聚和社会地位
- 日常生活中的便利:可靠度与社会性
- 与朋友和熟人驾车出行
- 车队巡游
- 第二章 家庭用车,孝顺的“消费者—市民”
- 成为得体的中产阶级
- 轿车、人生阶段和家庭经济
- 代际纽带:关怀与情感
- 为家人开车,与孝道有关的妥协
- 将重建家庭价值观作为一种治理策略
- 结论
- 第三章 新兴中产阶级与轿车市场
- 流动与轨迹
- 从贸易公司到经销商
- 从干部到推销员
- 从捡麦穗到经营百万美元营业额的业务
- 结论
- 第四章 汽车碰撞出的空间秩序
- 关于社会流动性的焦虑
- “上层”和“下层”:空间的划分、工作的惯例和工作的层级
- 素质:歧义与矛盾
- 对社会流动性的忧虑,阶层差异的再生产
- 结论
- 第五章 车牌之争
- 成为自由且理性的消费者的重要性
- 汽车牌照:作为例外的自由选择
- 迷人的车牌,吉祥的数字
- “吉祥车牌”拍卖会:市场的表演舞台
- 消费的自由,理性的消费者
- 结论
- 第六章 泊车
- 小区的竞争空间
- 封闭式小区的停车问题:积聚的紧张关系
- 为和谐社区而协商
- 疏远的邻居,分裂的社区
- 停车:长期挑战
- 结论
- 尾声
- 转型社会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