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2千字
字数
201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代关于山水画的论述和阐释,少有对存形于山水中的人物形象的注视和分析,人物似乎只是山水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点景附件。
内容简介
但是在本书作者看来,人物于山水画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有明以来,人物在山水画中的存形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符号特征和结构功能:画家借山水中的人物对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社会族群进行暗示和表征,借山水中的雅集、茶事、送别、卜居等明代文人所心仪的生活方式和趣味来表明心迹、抒发情志;同时,人物存形作为一个潜在的诱因,影响到了画家图绘山水的笔墨选择、风格呈现甚至情绪转换。
因为有了“人迹”,明代山水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后人借以观照明代社会的图像文本,借助于人物,观者可以从明代山水画的某种带有程式化特征的笔墨趣味、结构方式后面,读出更多社会学、文化学的意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山水,画家与画中人
- 明代以前的山水画
- 山水画和有人物的山水画
- 他山之见
- 人迹于山
- 第二章 明代山水画与明代文人
- 身形趋同与身份复制:明代山水画中的文人图像志
- 明代初期
- 明“四家”
- 吴门后学
- 明代后期
- 因“人”而异的风景
- 纪游
- 送别
- 茶事
- 卜居
- 第三章 “雅集”与明代山水画
- 兰亭禊集与山水赏会
- “雅集”与文人结社
- “西园雅集图”的叙事结构
- “雅集图”与明代文人
- 第四章 山水造境与身份书写
- 审美虚构与传神写照:山水画中的人物分类
- 仙踪道影
- 圣贤名流
- 平民赞词
- 借景与造境
- 倪瓒的空亭子
- 董其昌的无“人”之境
- 画家的写真、情趣与义务
- 第五章 人迹与画境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