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以福州地区民俗为例,通过提炼、比较、分析、概括,旨在形成一种从问题出发对于民俗的审美阐释,研究“民俗美”其何以为美的内在依据及外部表现等问题。

内容简介

全书从审美文化的视阈研究民俗,将民俗置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从民俗审美的相关概念界说、民俗审美的发生等处着眼,用美学等观点观察、分析、研究民俗活动与民俗事象及其与美的关联,探析民俗的审美价值、审美特性以及民俗审美的构成等重要问题,力求另辟蹊径,以新的方式拓宽民俗研究的视野,弥补该领域研究的某些空缺。

本书适合读者有民俗学、美学、民间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各类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以及其他涉及民族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人员。

目录

  • 版权信息
  • “闽都文丛”总序
  • 前言
  • 绪论
  • 一、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 二、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三、研究的视角、方法与目的
  • 第一章 民俗审美的相关概念界说
  • 第一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实质
  • 第二章 生命活动:民俗审美的发生
  • 第一节 民俗审美的史前信息
  • 一、从历史渊源角度看人类民俗活动的漫长进程
  • 二、从审美的角度看人类审美的生成、发展及与民俗活动的关联
  • 三、从考古发现的材料中进一步证实民俗审美的史前信息
  • 第二节 民俗审美的生态环境
  •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审美
  • 二、人文环境与民俗审美
  • 第三节 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 一、岁时节日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 二、饮食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 三、戏曲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 四、民间工艺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 第三章 民俗审美价值的探寻
  • 第一节 民俗审美价值的内涵
  • 一、民俗之美的感性形式
  • 二、民俗之美的内在意蕴
  • 三、民俗之美的功利特征
  • 第二节 民俗中的“善”
  • 一、中国传统美善论辨析
  • 二、民俗趋“善”的本质追求
  • 三、民俗中的“善”是审美之善
  • 第三节 民俗审美价值的实现
  • 一、民俗审美价值实现的条件
  • 二、民俗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
  • 第四章 民俗审美的基本特性
  • 第一节 合序整饬之美: 民俗审美的有序性与整饬性
  • 一、民俗审美的有序性
  • 二、民俗审美的整饬性
  • 第二节 乐生悦情之美: 民俗审美的浪漫性与愉悦性
  • 一、民俗审美的浪漫性
  • 二、民俗审美的愉悦性
  • 第三节 天人贯通之美: 民俗审美的神秘性与超越性
  • 一、民俗审美的神秘性
  • 二、民俗审美的超越性
  • 第四节 神思兴象之美: 民俗审美的想象性与象征性
  • 一、民俗审美的想象性
  • 二、民俗审美的象征性
  • 第五节 多元共生之美: 民俗审美的混融性与民族性
  • 一、民俗审美的混融性
  • 二、民俗审美的民族性
  • 第六节 明德中和之美: 民俗审美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 一、民俗审美的叙事性
  • 二、民俗审美的抒情性
  • 第五章 民俗审美的构成解析
  • 第一节 主题与题材
  • 一、主题
  • 二、题材
  • 第二节 模仿与取意
  • 一、模仿
  • 二、取意
  •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 一、节奏
  • 二、韵律
  • 第四节 色彩与线条
  • 一、色彩
  • 二、线条
  • 第五节 材质与工艺
  • 一、材质
  • 二、工艺
  • 余论 对民俗审美的再认识
  • 一、民俗审美中的负面影响
  • 二、对民俗审美的再认识——民俗审美的相对性与趋同性
  • 三、民俗审美中的资源借鉴问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